I am the living bread which has come down out of heaven: if any one shall have eaten of this bread he shall live for ever. John 6:51
顯示具有 縱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縱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7月4日

『預定論』大衛鮑森



一、對預定論的認知:

現在我要跟大家來談一談『預定論』。有些人對『預定論』的詮釋就是以為人是機器人或木偶,不能抗拒上帝的旨意。可是事實上,我們和上帝的關系像是合夥人。根據聖經,上帝和人之間是活的關系。有一首詩歌說:「你是陶匠,我是泥土。」好像我毫無自主的能力,神要怎麽操控我都行,就像陶匠捏陶土一樣。
  • 但是請你看耶利米書18章,上帝差先知去陶匠家,從陶匠和陶土的關系中學習。陶匠一心一意要把陶土捏成一只漂亮的花瓶,但是,陶土不肯順從陶匠的意思。於是陶匠就把陶土放回整團土中再度放回轉輪上,然後做成一只粗厚的鍋子。上帝問耶利米是否從陶匠和陶土的關系中學到什麽?這就是《預定論》的涵義。
    上帝已經為你安排了命定,但是祂不會強迫你,上帝不會強迫你要接受。但如果你願意回應祂的安排,就會得到祂在創世時就為你安排好的命定。但是並不是上帝怎麽樣安排,你就跑不掉,因為上帝並不會強迫你。各位,那塊陶土錯過了它原先的命定,陶匠原本打算把它捏成漂亮的花瓶。
    • 上帝對耶利米說:我本想將以色列造成漂亮的花瓶,裝滿我的憐憫;卻不得不把他們造成醜陋的花瓶,裝滿我的審判。但是,若是他們能悔改,我會再把他們造成漂亮的花瓶。神對我們的命定不是粗糙的鍋子,祂命定我們成為漂亮的花瓶來裝祂的憐憫。

    我的父親知道我長大後想在農場工作,我每次放假就到農場,16歲畢業以後就在農場工作,每天早上4點起床,擠90頭牛的奶。我熱愛農場的工作。但是我不曉得我的父親已經安排好,要讓我在21歲的時候,接管蘇格蘭的一個農場。現在,每當我一經過那個農場都會想我本來很可能還在那個農場擠牛奶,不過主耶穌先插了手,告訴我祂對我的計劃。後來我父親告訴我,我21歲的時候可以接管那座農場,但是我父親晚了一步。假如我當初接受了那個農場,我就可以說:我父親預先安排我接管這個農場,他在我還不知道的時候就先安排好了。
    • 所以,各位,我要告訴你們:「預定」的意思就是「預先決定結局」。但是有些人就說上帝把我們當成是任人擺布的木偶,強迫我們接受祂的安排,其實不然。上帝預先安排我們將來要得榮耀,你可以拒絕上帝預先的安排,也可以接受這個安排。你若是接受,將來就可以說:祂在創世時就已為我做這個安排。

    二、預定論的兩種看法:

    一般人對預定論的看法是:神的揀選是讓某些人得救,某些人不會得救。

    認為上帝老早就決定好了一個人會不會得救,所以他們相信人無法抗拒上帝的恩典。上帝一旦決定你會得救,你就一定會得救,你無法改變這件事,你無法抗拒祂的恩典,所以你生命的歸宿是由上帝的揀選來決定。人最終會到天堂還是地獄完全是看上帝的揀選,上帝已經決定好了,沒有商量余地。所以靈魂失喪的人不是因為做錯了什麽,而是因為沒有被揀選。所以認為人應該是先重生再悔改相信,因為沒有重生就不能悔改信主,所以要先重生才能開始悔改和相信。所以你的信仰必定會堅持到底,因為上帝的恩典無法抗拒,你可以百分百的確定最後一定上天堂。這是對預定論常見的看法,很多人認為這是加爾文的看法。其實這不是加爾文的教導,而是繼承他的後人,他的名字叫做畢哲。很多人搞不清楚狀況把它稱為《加爾文主義》。加爾文曾經在他的書裏教導說人可能失去救恩,不過就預定論來看,他是被人貼錯了標簽了。
    • 首先,研究聖經中的預定論,會發現蒙揀選的重點不在得救,而在於事奉。蒙揀選的人,不是擁有特權,而是必須肩負責任。你蒙揀選,是要出來事奉。而且重點不在揀選個人,而是揀選一個民族,蒙揀選的民族。而且仔細的研讀就會發現恩典並非不能拒絕,你可以拒絕神的恩典,完全是在於你的信心,看你是否相信,是否持續相信。
      • 再者,你將來是到天上或地獄,不是由上帝選擇,而是由你選擇,看你對上帝的恩典是選擇接受還是拒絕。
      • 第三,我們是悔改相信之後才重生,不是在之前。我們得先悔改相信,上帝才能在基督裏賜給我們新生命。
        • 第四,「忍耐到底」是上帝對你的要求,不是保證。祂要你忍耐到底,跟葡萄樹連結,成為得勝者。常在基督裏,持守信心,不是靠行為得救,而是靠持續的信心。這一點非常重要。 
          一般認為上述的看法是由亞米念所提出的,稱之為《亞米念主義》。很多人沒有進一步研讀他的作品就拒絕了這個看法。我仔細看過他的作品,他是個荷蘭人,他真的是一個非常敬虔的人。他在世的時候沒有人敢反駁他,只敢在他死後才攻擊他,他一生是一個敬虔的人。我讀了他的作品以後,一點也不怕跟他扯上關系。

          但是重點不在接受加爾文的看法或是亞米念的看法,重點在於「聖經」怎麽說?
          • 我相信預定論。我相信我會成為什麽樣的人是上帝早就預定好的。我相信在我開始明白上帝存在之前,祂就已經預定我將來會上天堂。我相信在我愛祂之前,祂就已經先愛我,是祂揀選我,不是我選擇祂。我相信是因為我沒有抗拒祂的恩典,我接受祂的恩典,持續相信,將來才能夠到天上。

          三、「得救」是持續的過程:

          我談這個是因為我認為這個很重要。各位一定都聽過,有一句非常流行的陳腔爛調說:「一旦得救,永遠得救。」這句話很糟糕,更何況,一旦得救是什麽意思呢?

          我乃是走在得救的路上,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得救。就像美國南方黑人牧師的禱告:「主啊,我只是一個半成品,我離將來的成品還有一段距離。但是贊美主,我不再是從前的我了。」我們正走在得救的路上。救贖是一個過程,不是瞬間發生的神蹟,所以我跟大家一樣,都在等候主第二次再來。祂將會再來,救贖那些等候祂的人,到那時我才會完全得救。全部的我會得救,包括這個老舊的身體。
          • 我不希望這個看法使你們分裂,不要讓這個來破壞我們當中的關系。但是我認為第一種預定論的看法是不對的。這種預定論的看法,根本就破壞了陶匠和陶土之間那種活的關系。
          陶匠決定要把我造成像基督那樣榮美的人,祂預定我要成為這個樣子,早在我出生之前就已經決定好了。但是在我17歲那年,祂用恩典觸摸了我的生命,我可以選擇拒絕祂的恩典,也可以選擇接受。接受祂的恩典,就是接受祂對我預定的計劃,這就是我所說的「活的」關系。我可以告訴各位,
          • 這種預定論絕對不主張上帝沒有揀選某一些人,而使其不得救。因為聖經上說:上帝願人人都能得救。這是上帝的願望,誰能阻止祂呢?
          只有拒絕祂和拒絕聖靈的人才無法得救。聖經上說我們有可能傷聖靈的心、拒絕聖靈。第一個殉道的基督徒司提反向處決他的人說:你們一再拒絕聖靈!我們可以拒絕上帝的恩典,但這並不表示上帝比我們軟弱。上帝因為愛我們,所以甘願被我們的拒絕刺傷。上帝不會強迫任何人做祂的兒女、不會強迫任何人上天堂、也不會強迫任何人當基督徒,但是因著上帝的恩典和慈愛,祂預定一個美滿的歸宿要賜給每一個人,這是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


          四、總結:

          各位,我不把預定論看成教義,而把它看成一種生命的體驗。我知道在我選擇祂之前,祂就已經揀選我;在我曉得這件事之前,祂就已經預定一切。我也知道我可以拒絕成為上帝為我預定的樣式,但我渴望進入祂的命定。

          • 請和我一起禱告:天父,我們很容易鉆進教義和神學的牛角尖裏,但是我們要贊美禰是神,禰在創世以前就已經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謝謝禰進入我們的生命,讓我們真實體驗禰的恩典。謝謝禰使我們悔改和相信,沒有拒絕禰。我們要將贊美和榮耀歸給禰。謝謝禰將來會讓萬有在基督裏同歸於一,禰有能力完成禰的旨意。謝謝禰呼召我們來參與禰的旨意,我們全心全意向禰的恩典和聖靈降服。主耶穌啊,禰是我們的一切,我們要永永遠遠贊美禰,因為當禰再來的時候,我們將得到完全的救贖。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2010年10月8日

          唯有聖潔的人,才有真正的快樂!大衛鮑森《利未記》

          上帝要我們「今生聖潔,永生快樂」!
          可是大多數人都想反了.....想要「今生快樂,永生聖潔」!?

          舊約在新約中顯現,新約在舊約中隱藏.....
          講員中的講員~大衛鮑森,解開難懂的舊約律法,使新約中的我們活用《利未記》!
          強力推薦~



          10.利未记-2

          • 你可以自己選擇~要今生活出聖潔,可能要忍受痛苦,因為上帝會容許不幸臨到你、和你家人身上.......也許會有痛苦,但會使你的生命更聖潔。
          • 當人生一帆風順時,你會比較聖潔呢?還是在面對困難時你會比較聖潔?到了這個時候你才會明白自己的軟弱和需要,再度投向上帝的懷抱!你的品格在什麼時候會進步呢?是一帆風順的時候嗎?還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 
          • 《利未記》說:上帝會在今生管教祂所愛的人,在永生懲罰那些不遵守上帝命令的人。所以~今生活出聖潔,永生就會快樂! 
          • 從《利未記》中我們學到4個功課:「上帝的聖潔」、「人的罪惡」、「基督的豐盛」、「敬虔的人生」。

          More

          2010年4月20日

          大衛鮑森《舊約縱覽》約書亞記(二)~兩座城的功課

          約書亞記的兩個重點,也是聖經上的平衡
          • 沒有神,我們作不到
          • 沒有我們,神不做
          不是祂做不到,而是祂不會去做,「在神沒有難成的事」!
          我若不倚靠上帝,祂就選擇不做
          祂需要我們,祂呼召我們【與祂同工】....

          painting by Nicolas Poussin: Joshua's Victory over the Amorites
          網上收看

          如果你學到這「兩座城的功課,就能夠征服那地」

          神的介入
          沒有神,他們就做不到
          • 祂的話語    
          • 祂的作為  

          人的配合
          沒有人,神就不動工
          • 態度~倚靠神 
          • 行動~順服神  >> 耶利哥城 (得勝)
          • 態度錯誤~靠自己
          • 行為錯誤~悖逆神  >> 艾城 (失敗)  

          3個錯誤
          • 太自信,兵力不足~慘敗
          • 沒求問神、與那地居民定協議~被欺騙
          • 內鬨~誤會自己人

            基督徒的應許之地,不是天堂,而是聖潔
            因為在應許之地,就不再爭戰,那是得勝之地
            每當你打完勝戰,你就可以預嚐安息的滋味~進入應許之地,得享安息。

            PS.

            2009年12月29日

            基督教信仰與世界宗教文化 / 唐崇榮

            很有意思的講座題目,似乎是該講員的拿手之一!
            內容深入淺出、廣博而不失深度!非常推薦!

            Video
            《基督信仰與世界宗教文化》
            (1)~(8) / 唐崇榮 華語/English 同步



            More

            2009年5月31日

            《聖潔的國度--摩西五經》喬美倫

            挑出《五經》的核心信息,找出一條脈絡、線路,那就是「聖潔的國度」。 從這個角度,讓我們從舊約就看見神的心意!

            這系列講解很有內容!很棒的老師!推薦!


            • 亞伯蘭出哈蘭時七十五歲,七十五歲到八十六歲,中間有十一到十二年的時間,上帝向他顯現了三次。可是從八十六歲一直到九十九歲有十三年的時間,上帝卻沒向亞伯蘭說任何一句話。我們相信在這十三年中間,亞伯蘭可以瞭解上帝的沉默,代表上帝對他藉著夏甲生以實瑪利,取得後裔這事是不滿意的......

            2009年3月14日

            《解經原理》主題、觀點、角度

            from: 《解經原理》第二章 主題,觀點與角度

            有一次,一位主日學老師問課室內的小朋友們:「為什麼以利亞在迦密山頂獻祭時,吩咐人把水倒在切塊的牛肉上?」(參王上十八:33)一個小朋友回答說:「做牛肉湯嘛。」小孩子用自己有限的背景解釋聖經,許多時候我們也是一樣。

            孔 融讓梨是中國人從小便熟識的標準好兒童的故事。「哥哥吃大梨,弟弟吃小梨」是中國傳統謙讓的美德。孔融從小便是那麼乖,那麼懂事。倘若你對美國的華裔講這 個孔融的故事,你得到的反應將會是:「這多麼不公道(unfair)。為什麼小的就得吃小梨?為什麼不可以將大梨與小梨各切一半,一人分一份?簡直是欺壓 弱小嘛。」不同的環境,風俗與價值會影響一個人對事物的見解。

            對一個初次讀聖經的中國人說來,約翰福音第二章耶穌在迦拿婚宴中的一段話實在極難接 受。聖經記載祂對母親馬利亞說:「母親(原文做婦人),我與你有什麼相干?……」(約二:4)他看到耶穌竟然稱母親為「婦人」,更說出「我與你有什麼相 干」這種話,他會覺得耶穌簡直是大逆不道,不是中國人的五倫教訓所能容忍的。所以有些中國人看到這段話便開始排斥基督教。但是,同樣的一段故事對基督徒而 言都是天經地義的事,因為我們明自神原本就應在一切事上居首位,超過一切的人際關係,而且在神的工作上,任何人都不應插手管屬乎神的事。這也是顯出一個人 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會影響他對聖經的瞭解與態度。

            嚴重的是,這類的現象並不一定是人們故意曲解;事實上有時是出乎潛意識自然的反應。近代心理學家 曾讓不同的人看同樣的一幅圖畫,不同的人卻看到不同的內容,有人看到是一些靜物,有人看到的是幾何圖案,有人看到是動物,也有人看到人類,讀聖經時我們也 發現類似的現象。人心中有什麼,便看到什麼。例如,十八、九世紀有不少學者研究耶穌的生平,可是他們心目中的耶穌──研究的成果,卻正是他們當代流行的哲 學思想中的理想中的理想人物。

            這一類的現象,都表現出人會以主觀代替了客觀,在研讀聖經上是極危險的現象,在這一章,我們將從不同的角度討論研讀 聖經的基本認識,希望籍著這些基本認識幫助讀者掌握到聖經的主題與角度的問題。讀任何一本書,必須先瞭解那本書的基本性質主題,要嘗試從歷史課本找到愛因 斯但相對論的詳細內容,固然不容易,在物理學課本中找二次大戰的歷史也同樣困難。即使是同樣性質的書,還是會因為作者旨趣的不同而有差異,邱吉爾的二次大 戰回憶錄固然是歷史資料,他卻沒有興趣詳細講論中日八年戰爭的歷史。同樣,研讀聖經,對聖經基本的旨趣與主題也必須有所認識。


            I.聖經是神講論人得救真道的書籍

            保 羅曾經為聖經的內容下了一個定義:「這聖經能使你因信耶穌基督,有得救的智慧,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 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5-16)在保羅時代,他所說的「聖經」所指的當然是今天我們所說的舊約;在現代的應用上,卻是可以 包括整本新舊約的聖經。他告訴我們聖經是神的默示,也就是說,聖經是神所說的話;這話的目的,是叫人有得救的智慧,而得到這智慧的方法則是相信耶穌基督。 在第二大段,我們會較仔細地談論聖經的內容。現在讓我們先看看近代一般人所犯的錯誤。

            現代人讀經一個易犯的錯誤是將聖經當作科學書籍。這種情形可 以從二個現象觀察到。第一,受過現代教育的知識份子,不論中外,讀舊約聖經時,翻開舊約的第一頁便發生問題。在創世記第一章,聖經便開宗明義地說:「起 初,上帝創造天地。」然後記述神如何在七天中完成祂的創造。浮現在知識份子腦中的問題便是:這與進化論根本是衝突的。跟著,非基督徒便認為聖經怪誕無憑, 基督徒則要研究經文中一「日」是否二十四小時,一章一節與二節中有否時間的分隔,進化論是否可信……等等的問題。要對這些問題有所瞭解,少則三五天的時 間,多起來窮一生的時間也不一定找到答案。

            另一個與科學有關的,便是有些人以科學的方法研究聖經的歷史。例如,有人仔細比較福音書的記載,發現福 音書中的事蹟有些相同也有些有差異,於是努力整理出一個嚴謹的歷史次序;也有人覺得差異太大,根本不承認福音書是歷史。其實,福音書中主要的重點並不在乎 歷史次序,一個明顯的例證是馬太與路加記載主耶穌受試探的過程,第二第三個試探在二本書中的次序正是互相顛倒了(太四:1-11;路四:1-13)。這讓 我們看到,聖經在傳達信息時並不認為歷史細節的次序一定是那麼重要。

            現代的華人受了儒家傳統的影響,讀聖經時容易犯的另一個錯誤是將聖經當做道德 性的經書。表面上保羅在提摩太后書的話似乎是支持道德性經書的看法,因為他說聖經的一個功用是「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預備行各樣的善 事,」聖經真正的主題,卻是要叫人「信主耶穌基督而得救」(參提後三:15;約五:39),一切的善行僅是遵行這途徑的結果,而且一切善行也都是「屬神的 人」的行為,是他們聽到神所說的話以後對神的反應。換言之,聖經不是一本講論人際關係的書籍,而是講論神與人在世界人群中交往的生活。

            說起來這個 分別似乎相當抽象,也許筆者一個極遺憾的經歷可以幫助讀者瞭解這個要緊的分別。有一次筆者在主日學向一班小朋友講大衛與歌利亞這個著名的故事(撒上十七 章),我告訴他們:大衛在小時便順服父親,往危險的戰場去探望哥哥們,他遇到別人不敢做的事,又勇敢地承擔起來,殺死了歌利亞,為國除害,他是一個多麼聽 話勇敢的小英雄。當時講這故事的時候,滿腔熱誠,後來有機會仔細讀這段聖經,真是慚愧極了,因為發現我根本沒有抓到這段經文的主題與重心。撒上十七:26 分明說,大衛看到歌利亞罵陣時,他是看到歌利亞在罵永生神的軍隊,也是在辱罵神自己,用現代的說話,大衛在一個世界國際的戰爭中看到宗教的層面。當掃羅不 放心大衛迎戰時,撒上十七:37又告訴我們:「耶和華救我脫離獅子和熊的爪,也必救我脫離這非利士人的手。」換言之,嚴格他講,這段「英雄事蹟」原不在講 大衛的勇敢,而是在記述神如何救大衛和以色列人……永生神的軍隊脫離一個他們自己無力抗拒的力量,不論這力量是世上的野獸或與神對抗的人。我在主日學教 的,是一個道德性經書的故事,聖經本身要傳達的,卻是神拯救人的大能及人專心倚靠神所產生的結果。


            II.文化的影響

            在 前面許多例舉中,我們一再看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同樣的事物往往有不同的解釋,評價與反應,因為在有意無意之中,我們都受自己文化背景的影響,從那個文化 背景觀察事物,解釋事物的意義,並且決定應有的行動。許多時候,由於自己生長在某一個文化之中,觀察事物的方法,意義的解釋以及行動都成為「自然」反應的 一部分,好像這一切都是「公理」,不需加以證明,中國文化傳統以人際關係為中心,儒家更根據禮義的價值觀念建立了一個以五倫為基礎的社會架構,在家中講 敬、講禮、講孝、講讓,一個在這種傳統中生長的人讀到耶穌在迦拿婚筵上對馬利亞所說的話,很自然的評論是說耶穌不孝、無禮、不敬。在西方的文化傳統中,個 人的價值最重要,在人際的關係上凡事講求法律人人平等,處理事情時往往以科學為萬能藥,一個受過這種文化背景影響的人讀到創世記的記載,也就很自然地問起進化論的問題。

            耶穌基督在世時,祂的十二個門徒跟從了祂二、三年之久,有時候仍然不能超越他們自己文化背景中的價值觀念。例如他們知道耶穌是神所 差來要建立上帝國度的,他們中間經常爭論的一個問題便成為:在上帝的國裡,除了耶穌以外,誰最大?有一次,雅各與約翰兩兄弟更公然請他們的母親代提出要 求,要耶穌在得國時讓他們兩兄弟做左右丞相,而這個要求亦因而引起門徒之間另一次的爭辯。因此,耶穌只得清楚地告訴他們:上帝國中統治的方法與他們文化中 的統治方法不一樣,而且在上帝國中進階的方法與世上的方法不一樣,因為在上帝國中「大小」的分類法不同,價值也不同(參可十:35-45)。

            現代 人讀經,有時候也會忽略了表面上的相似並不是真正的相似,一個相當明顯的表現,是一般人對聖經中有關夫妻教訓的誤解。保羅在以弗所書五:22-23對做妻 子的說:「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弗五:22)有些中國人看到這句話,便以傳統中的三從四德觀念來瞭解,以為這句話的意思是要做妻子的絕對 不能有自己的意見,不論丈夫多麼無理都要順服。其實,這是以中國的大男人主義理解聖經。保羅在同一段聖經中告訴我們夫妻的模式是建立在基督與教會的模式 上,而基督是先為教會死取得教會的順服。換言之,順服是以愛心的犧牲得來的,不是建立在不講理的權威之上;而且,丈夫有權威是因為他代表基督,不是因他自 己有權威,上文所講大衛與歌利亞的故事,也是由於在表面行為上套上中國的價值觀,結果曲解了聖經的原意。

            那麼,聖經主要的價值是什麼呢?在整本聖 經的教導中,我們可以看到它開宗明義便宣告說:「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創一:1)聖經認為人是上帝所創造的,而神是聖潔的,與人不一樣。但由於這創造 的信念,世上最要緊的便是神與人的關係。神對人的態度是守約,信實,心態是慈愛,而以滿有恩典的行動表現出來。人對神也應守約,委身交託創造的主宰(聖經 中信心一詞基本的意思)。以愛的心態接受並遵行神的話(聖經中信心一詞第二個含意);換言之,人不是神、但他在世上生活應該像神,表現出愛與公義的行為。

            基 於上述的基本價值觀念,聖經中大衛與歌利亞的故事表達的便是神拯救軟弱的人及人對神的信靠,在迦拿婚筵的故事我們看到耶穌否定馬利亞可以「吩咐」他做屬乎 神的事,在創世的故事上聖經的重點是人在創造萬物中的地位。倘若我們要在聖經中找「孝子」的模式,聖經也會告訴我們,最偉大的孝子耶穌放棄天上的榮華,體 貼父神的心意,愛世人,為世人死,為的是要與世人(神其他的兒女)一齊分享神一切的豐盛。

            總而言之,在讀經的過過程中,我們應注意基本價值的異同,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體會聖經真正的意思,另一方面可防止誤解。


            III.聖靈的工作與信心的回應

            倘若世人讀聖經都會不自覺地帶著自己的文化背景,又怎有可能讀到聖經真正的意思呢?聖經的答案一方面是說聖靈的工作使神向人說話可以產生果效,另一方面是強調人必須有信心的回應
            聖 經本身論及上帝的話,經常強調神的話的能力,整個世界的存在,是神說話的結果,(創一:3,6-7,9等)「祂說有,就有;命立,就立。」(詩三十 三:9)先知們也是一樣強調上帝的話的能力,例如以賽亞以雨雪從天降下為比喻,說:「我口所出的話……決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我所喜悅的。」(賽五十 五:11)當神將祂的話寫成文字時,這文字就超越了時空的限制,與原本的話有同等的能力。因此,先知耶利米被猶太人囚禁,以致不能公開宣講神的話之時,神 就命令他寫下,叫人代讀(耶三十三:1-8),國王約雅敬聽見書上的話:耶利米的預言照舊會應驗,約雅敬也會因所行的受到責罰(耶三十六:27-31)。

            新 約中我們亦可以看到同樣的教訓。約翰福音告訴我們,耶穌本是上帝的「道」(約一:1-2)。祂來到世上時,在迦拿說了一句話便醫好另一地方的病人(約 四:46-54),同樣又是用一句話醫好一個病了三十八年無助的人(約五:2-9),因此,祂的話也一樣能叫人從神得到新的生命,並在末日復活(約 五:24-28)。路加福音則進一步地告訴我們,上帝的話之能力是聖靈工作的結果。天使告訴馬利亞將懷孕生子時,馬利亞問了一句很自然的問題;怎有可能? 天使便告訴她:當聖靈的能力在她身上時,上帝的話沒有一句是不可能的(參路一:35-37),因此,我們也看到耶穌以一句話趕鬼(路四31-37),醫病 (路四:35-41)。不但如此,聖靈還在人心中工作,帶領人明白神的話,順服神(約十四:26,十六:8-10)。
            從聖經的教訓,我們可以看到聖經本身成書時是神的話,有聖靈引導作者(參彼後一:21),而且聖靈還是一樣會透過聖經對人說話。當人讀經的時候,上帝也同時向人說話,而因為聖靈的工作,可以突破人為的障礙。

            這 並不是說人在讀聖經的過程中不必負責任,更不是說每個讀經者都會得到同樣的結果,使徒保羅在他的書信中便曾要求提摩太「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 二:15)雖然他所傳的道大有能力,許多人因他所講的信了耶穌,但是仍然有不少猶太人不相信,在舊約中隱約已看得到保羅所傳的福音,對於這種不信的現象, 保羅的解釋是:他們的心剛硬不信,因此看不到耶穌基督的真光;但他們的心何時歸向主,何時就看得見光(林後三:12-18)。耶穌基督在世時,也一樣的告 訴當代的猶太人:雖然聖經為耶穌作見證,但猶太人看不見,因為他們心裡沒有愛神的心,反而互相求榮耀(約五:39-44)。當聖靈的大能工作時,人必須以 順服的心回應,這樣,人便可以突破障礙,聽到神在聖經中的話。

            總言之,讀經時,要瞭解自己在有意無意之間帶了許多文化背景,因此,讀經者必須向神存著一個開放的心,祈求聖靈指引,讓我們看出神在聖經中救恩的真理,再以信心接納,這些都是讀經時必備的基本條件。


            習作
            • 有人認為耶穌在太六:39-42,教導門徒愛人,事實上是在教導人做他人的奴隸。這種見解假定了什麼基本價值?
            • 試讀 撒上3:1-21。這個模範兒童的故事表現出什麼基本價值?倘若你看不出來,試找出原因。

            2009年2月15日

            大衛鮑森《舊約縱覽》全集

            大衛鮑森的講道,令人印象深刻!

            大衛鮑森《新約+舊約縱覽》Youutube 收看

            大衛鮑森《舊約縱覽》全集~A處(土豆網) (不同於聖經次序)



            大衛鮑森《舊約縱覽》全集~


            2008年9月24日

            大衛鮑森《新約縱覽》完整版

            大衛鮑森《新約縱覽》四福音講的超好,聽得津津有味.....所以在網上各處搜出更多

            分析型講員、圖示化的教導、聽他的講道,會很想讀聖經!
            先聽個幾分鐘





            大衛鮑森《新約縱覽》完整版 Youtube收看(若播不順;先按[暫停]幾分鍾,讓下載完全些再按[播放])





            http://www.youtube.com/view_play_list?p=FDA203E514E65187




            其他網站也有收錄
            • 訂購大衛鮑森《新約縱覽》DVD (含11片DVD+1片圖卡pdf光碟+圖卡全集輔助手冊)
            • 請以代禱、奉獻支持GoodTV媒體宣教





            其他處網站零碎搜出........

            A 處 大衛鮑森《新約縱覽》(下載收看)檔案大,建議先下載存在自己的電腦後再播放

            B 處 大衛鮑森《新約縱覽》(網上收看)單集切成多段更短的影片
            C 處 大衛鮑森《新約縱覽》(網上收看)

            D處 大衛鮑森《新約縱覽》(網上收看)
            • 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一)
            • 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二)
            • 腓立比書 & 腓立門書(一) 從腓立比的歷史背景、地理優勢講出該城市的宣教戰略位置,這個保羅建立的第一個教會....將書信中一直重複的「團契」一詞,用連體嬰來解說得很深刻:若 一個受苦就是全部受苦,當一個肢體得一樣東西,全部的肢體就算得到....這樣的看見教會就容易有合一的關係。....還有「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其實是講對金錢的知足
            • 腓立比書 & 腓立門書(二)
            • 雅各書(一)(二)信 心需要行動,沒有行動的信心是死的,沒有行動的愛心毫無意義,你必須憑著信心拿出行動。死守律法的說我們是靠行善得救,放縱的人說我們不必靠行善得救,但 自由的人說我們得救是為了行善;律法主義用規條來保護我們不能隨便犯罪,放縱的人說你可以自由犯罪,自由的人說我們有不犯罪的自由.....信心並非接受 上帝話語的真理,而是憑著上帝話語的真理拿出行動!
            • 希伯來書(一)
            • 希伯來書(二) 救恩一旦被「忽略」就會敗壞,如同車子、房子失去注意力後很快就亂七八糟.....我們若「疏忽」與主的關係,救恩也將漸行漸遠....已得救者有可能遠離耶穌,而墮落到無法回頭的地步?如何才能確認自己將來會在天國呢?
            • 彼得前後書( 一)
            • 彼得前後書(二)
            • 約翰一二三書(一)
            • 約翰一二三書(二) 基督徒犯不犯罪?基督徒怎樣能不犯罪?上帝把男女造的有多不同?愛心和真理如何兼顧?

            大衛鮑森《新約縱覽》部份文字稿



            PS.

            2008年8月19日

            大衛鮑森《新約縱覽》講的超好!

            信主多年來,聽過、看過、讀過許多古今中外教導....













            但自從2008年2月在Good TV 電視頻道上
            偶然看了大衛鮑森的《 新約縱覽 》系列「路加福音」後,就一直令我難忘.......(在此之前我不夠明白「路加福音」的寶貴)

            影片雖有點舊,但訊息豐盛、通達、易懂(常用簡化的圖表分析),並大膽指出聖經真理......他的教導將打開你讀聖經的胃口.....感謝神!興起這麼優秀的講員!

            在「網路 Good TV」 有幾集大衛鮑森主講的《新約縱覽》

            (中文配音+中文字幕)
            More

            關於 David Pawson 在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