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the living bread which has come down out of heaven: if any one shall have eaten of this bread he shall live for ever. John 6:51
顯示具有 精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精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7月12日

飢渴慕義《登山寶訓 》曹力中




一.缺乏與滿足(太五1~6)

  1. 人類最大的快樂之一,乃是人生而有一種不滿足的感覺。我們會餓會想吃,美味的食物帶給我們多麼大的滿足跟快樂呀!我們已經有不少衣服,當人再送我們一件,我們還是非常高興。我們想住在更好的地方,現在也變得很方便。

  2. 但人類最大痛苦與禍患之一,也是這種不滿足的感覺。我們想生活得好一點,可能就去走旁門左道,或是去賭,最後弄得家破人亡;有人娶妻生子,後來開始貪戀別人的妻子,弄得家庭破碎,帶給社會大問題。國家的領袖不滿足於權力與財富,就發動戰爭,帶來多麼大的悲劇與痛苦。其實人類最大的缺欠是:「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我們墮落失了神的形像,生命沒有射中紅心,沒有達到神造我們的目的。這也是一切帶來禍患之飢渴的根源。
     
  3. 主耶穌將我們人類裡頭的飢渴,引到正確的方向,祂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快樂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主知道我們要的是福氣與快樂,但主沒有要我們優先渴慕追求福氣與快樂,祂乃是要我們優先尋求義,自然會帶向福氣與快樂。因為義是福氣與快樂的源頭。希伯來書論到基督自己說:「你喜愛公義,恨惡罪惡,所以神,就是你的神,用喜樂油膏你,勝過膏你的同伴。」(來1:9)

  4.  一個病人當然盼望解除病痛,但如果他一切所想的就只是要除去疼痛,可能就有危險。就像你覺得身上痛,醫生給你開了嗎啡,然後說:「不痛了吧!沒事了!」那痛至終還會再來,而且可能演成嚴重的疾病!好醫生不會只解決你當前的痛,而會解決病根。其實痛是神使我們知道危險的警戒信號。

  5. 基督徒若只追尋快樂舒暢也是危險的,有人從一個聚會跑一個聚會,追求一些經歷,尤其大場面更容易有感動的感覺。但主清楚說哪一種人會得著真實的滿足快樂,乃是飢渴慕義。 

二.義

  1. 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是對的,飢渴慕義包括了渴望做對的事,也喜歡人做對的事。當你給小孩說故事時,儘量多提正面的、美好的,少提負面的、邪惡的;因為小孩(其實許多大人也是)傾向模仿,過於以意志選擇是非。

  2. 當小孩做了對的事時,即使你看來很有趣,也不要笑他,他可能會不敢再做那樣的事。當人做了對的事,至少動機是好的,即使做出你不高興的事,也應當稱讚他、肯定他。稱讚肯定甚至獎賞,會幫助人想做對的事。有些母親就是這樣待孩子,那時孩子會因使媽媽高興、能得稱讚而做對的事,長大後則因為知道是對的而去做,信主之後則因討上帝喜悅而做。
     
  3. 而當人做錯了事又認錯時,你要放手,那會鼓勵他誠實,不會遮掩他的過錯。我從神在拿伯的事上如何對待亞哈王(亞哈一表示悔悟,神立刻放過他),學習這個法則,多年用在治理教會上。 

三.飢渴慕「義」

  1. 巴克萊指出主在這裡講到的飢渴慕義,是一種對完全的義的飢渴,而不是部分的義。義不只是指著義務,不求賞報的服務,像義工、義交、義消等。其實有許多這種似乎不求賞報的義務舉動,背地裡卻是爭名奪利的。主指出有些人在做禱告、禁食、或賙濟人等這些美好舉動時,動機卻是求人的稱讚(太6:1~18)。
     
  2. 主所講的義也不是江湖道義,只注重江湖道義的人定規會向某些人有義,對另一些人卻沒有義。像「水滸傳」之類的書,將江湖道義美化了,(我想其中有些好漢若生在今天,我們大概不會喜歡他做我們的鄰居!)其實如果你不是這些道上弟兄利益所及的同道,可能就會是受害者了。

  3. 中國人將義與忠放在一起,但神所說的義不是忠臣不事二主的忠義。但以理在改朝換代之後,仍被委以重任高位,因為他是服事百姓的,是對人民有益的。古代的君王或獨裁者要的卻是自己的權位,所以強調不事二主;而今天的政客也不脫其窠臼,其實如果照他們口中所說,人民才是主,那麼改朝換代或是政黨輪替,為何不能用對百姓有貢獻的人呢?哪裡有不管黨派,全心只為民服務的人呢?

  4. 那有可能變成自以為義。義也不只是沒有做錯事情,還必須完全得著潔淨,脫離罪,並蒙神悅納。神造我們是有目的的,在神那裡我們的生命是有個藍圖的,主期待使我們被模造成祂的形像,沒有達到這個就不會蒙神悅納,就是罪,就沒有射中紅心,就不是完全的義!

  5. 所以你必須渴慕明白神的道,遵行祂的道。像大衛為什麼成為合神心意的人,又成為被神稱義的代表人物之一呢?因為他渴慕神的道,甚至將之作成詩來吟唱,而且是發自內心的吟唱。像詩19, 63篇等。一個飢渴慕義的人,必然是個渴慕神的話的人,他們的心變得很專一。要學習遵行神的道,像常常喜樂、不發怨言、凡事謝恩、常常以頌讚為祭獻給神等。這些都會矯正我們生命中扭曲了、不合神心意、沒有神形像之處,也就是將神的義帶給我們。有一天新婦將穿上的光明潔白的細麻衣,正是「聖徒所行的義」(啟19:8)。

  6. 其實聖經中講到的神的義是更完全的,因為神使耶穌基督自己成為我們的義(林前1:30)。我們靠自己不能完全達到神的義,所以主自己來成為我們的義。聖經中神的義是有位格的,你要被神稱為義,不但要遵行神的道(太5:17~20),而且要藉著信心接待耶穌,讓聖靈將祂的生命吹在我們裡面。

  7.  然後你要常親近祂,住在祂裡面,讓祂常充滿在你裡面,這樣祂自己要成為你的義。所以飢渴慕義不只是渴慕神的道,也是渴慕主自己,渴慕祂的同在。亞伯拉罕是最好的榜樣,也是聖經用來做我們稱義的典範的;他向羅得有道義,向神有信心的義,他又注重親近神,以致成為神的朋友! 

四.義者,宜也

  1. 義不是一般以為的,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中國古人說:「義者,宜也。」不偏不倚,中庸之道。我常覺得,神以祂的智慧將絕對的對錯、是非、律法,濃縮在十條誡命裡了,其他我們生活所遇,常是要以智慧,依人事時地來分辨合宜否,有時要知道的是優先次序,像保羅在林前七章說:「與其…寧可(倒不如)…」。
     
  2. 飢渴慕義應該包含對這樣真理的渴求。比方,性是上帝造的,是美好的,但婚前的性就會變成有傷害的、痛苦的。也要認識「時代良心」,比方你的時代對服裝合體統的標準,在你祖母的時代可能是很驚世駭俗的;那麼你是否應該用另一個眼光,來看你兒女對服裝的標準呢?

  3. 又比方才差不多一百年前,中國人對妻妾的看法跟今天已有很大差異,主耶穌針對當時人對婚姻的態度,對休妻(離婚)作出了教導與禁止;但今天有那麼多婚姻暴力,你能因為不是外遇,而是主未提及的婚姻暴力,就禁止人離婚嗎?

  4. 我們也要認識,主不許我做的事,不一定不許別人做,你要分辨哪些是絕對的準則,哪些是因人事而異的。也要認識人成長的過程、次序各有不同,使我們能傾聽、體貼,以恩慈相待。認識不同文化,在良心、背景、習俗上,都各有不同,這是作異文化宣教不能不注意的事。 

五.基督是我們的義

  1. 保羅將是非標準最高準則,歸到基督身上。義的極致是有位格的基督,保羅說:「神使祂成為我們的…公義…。」(林前1:30)他自己是這樣實行的,他說:「我指著信實的神說,我們向你們所傳的道,並沒有是而又非的。因為我和西拉,並提摩太,在你們中間所傳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總沒有是而又非的,在祂只有一是。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著祂也都是實在的,叫神因我們得榮耀。」(林後1:18~20)
     
  2. 所以保羅竭力追求,要遵基督而行(西2:6),要叫基督的平安在心裡作主(西3:15),立志要得主喜悅(林後5:9)。一個飢渴慕義的人,也會是渴慕主自己的人。神既然不是給我們一些規條,就成為完全之義的準則,而是將祂兒子給了我們,所以天國子民所追求的,是要更豐滿地得著基督。慕迪說:「我們都是有裂縫的器皿,除非一直靠近活水泉源,否則不會常常被充滿。」

  3. 為此你會花時間親近祂、等候祂,竭力維持心中平靜安穩,因主住在安息的心裡。你會留意遵行主的命令,常常喜樂、不為明天憂慮、不批評論斷等等,因為這使我們跟基督的心意相和諧,能住在祂裡面(約壹3:24),使我們能更貼切地遵祂而行,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是光明潔白的細麻衣(啟9:8)。

  4. 這世界正竭盡心力,推陳出新地發明各種誘人眼目的事物,許多人跟在流行後面;惟願主將跟世人不同的、這個神聖的渴慕放在我們心中,這是屬天子民的樣式。

More

2011年6月17日

《約伯記》曹力中

Who can bring what is pure from something that isn't pure? No one! 誰能使潔淨之物出於污穢之中呢?無論誰也不能!Job14:4; 伯14:4


約伯的三個朋友說的話無法幫助他,約伯稱他們是「無用的醫生」......但這三個朋友說的話,許多還是正確的道理。
「正確的道理」不見得能幫助人,而沒有使人得幫助的道理,也不見得不是正確的道理。許多我們認識的道理,都還需要加上時間、場合、對象.....的考量,才能合適!人也才能得著幫助......


  • 我們是有「責任的」且在基督的恩典中,是可以被改變的!
    「責任」的因英文「Responsibility」是由2個字合起來的~「Response 回應」+「Ability 能力」,所以我們對神是有責任的,那意思就是~我們需要對神做出「正確的回應」!這是人的責任!
  • 先認識自己「一無所有!才能達到真潔淨!」
  • 在今天神可以藉著聖靈啟示人這件事,或者讓人受一點挫折可以明白這件事。。。 可是在舊約時代,神用了最強烈的方式、最極端的例子來表明這件事。。。就是在約伯身上,要藉著他受這麼多苦來表明「我們裡面一無良善!」 雖然我們一無良善,但是我們仍有責任「努力的去追求完全!」 就像約伯一樣!而這樣的人來講到他裡面一無良善,比不認真對付罪的人一樣說「我裡面一無良善!」是不一樣的情況!
  • e.g. 有一次榮教士對倪柝聲說到自己的敗壞,她以為倪弟兄會安慰她.....
    倪弟兄安安靜靜聽完後回答她說:「姊妹!妳比妳剛剛告訴我的更壞!」「妳會因為妳的本性這麼壞而難過!就是因為妳對她還有盼望。。。可是神對我們的老我,一點盼望都沒有!祂把他放在十字架上!」

2010年1月9日

《希伯來書》歸正神學查經 / 唐崇榮

風聞該講員的《希伯來書系列》評價~「聽了會很享受!」
果然!


哇.....該系列目前已經講了155集(GoodTV網站有123集


先推薦超精彩的一集
(16)你是我的兒子(二)
很幫助更釐清關於~三一神論、基督、上帝的兒子.....這些難搞的神學問題!
不要錯過喔!


More

2009年7月26日

《使徒行傳》陳希曾

神為何選在五旬節那天,降下聖靈來賜人生命呢?
原來舊約百姓出埃及的第50天,是神第一次與百姓見面、並降律法的日子.....
講員新舊約、「律法」與「恩典」對照詮釋,解出神智慧的安排!非常精彩!推薦喔!


  • 神降(賜下)「律法」在人間,是將神的標準擺給我們看.....經過了1500年實驗在以色列百姓的結果,證明這標準沒有人能達到!所以我們都在等彌賽亞......只有「救主」來的時候,我們才能成全律法.....
  • 舊約要求不可殺人....新約說連恨都不可!為什麼?如果你不恨了,就當然不殺了!

2009年7月4日

耶穌的比喻(3) 撒種 / 康來昌

太 13:3-9「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 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喫盡了;
  • 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
  • 有落在荊棘裏的,荊棘長起來,把他擠住了;
  • 又有落在好土裏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 人聽道的四種反應或結果,都跟你「知不知道、明不明白」:上帝是多麼寶貴!祂是至寶!唯一的寶!祂是最好的!祂是獨一好的......為了這個,你值得放棄一切所有的,因為沒有什麼比這個更好!如果你知道那就太棒了,不知道那就太遺憾了.....
  • 你知道的越清楚,上帝要把天國、把這個永遠的福份賜給你!那其他一切都可以擺上啊!再大的苦也都可以承受!
more

2009年5月1日

曠野42站(6)~第四站--瑪拉 / 陳希曾

舊約時代,以色列人曾被困在曠野40年,其背後有許多原因與屬靈的典故.....
神學家兼物理學者陳希曾博士認為,上帝對以色列人有一個計畫,要他們經過42站,然後才進入應許之地迦南。 這42站,可視為一段天路歷程,從中縱覽基督徒.....



  • 皂莢樹不從地裡去吸取水份,因為地通通被烤乾、是沒有水的。所以主耶穌來到地上的時候,地對祂沒有貢獻,祂是像根出於乾地,祂從來不是靠著地的供應.....祂所有的養份都是從天上來、所有的水份都是從天上來的。

  • 什麼時候 神的指頭在我們身上工作,環境沒有改變,但因為那顆樹丟在裡面、因著十字架工作的緣故,最後苦水變成甜的。

more

2008年2月26日

「信心」格言、 經文

  • 我們有一位神,是專門對付『不可能』的。在祂沒有『太難』。慕安得烈 Andrew Murray

  • 「假信心」通常會為自己預留後路,以防神到時沒有顯大能;「真信心」只樂於走一條單程路,不介意沒有第二個後備方法或權宜之計。陶恕

  • 「信心」乃是重新校正我們的目光,使焦點離開我們所見的事物,而落在神的身上。陶恕

  • 亞伯拉罕信神對他的一生有一貫的計劃,他也相信神會一步一步帶領他完成此計劃,這就是信心。Oswald Sanders

  • 信心從來不問神如何領導,即使神每次都用密封的印信,屆時纔一步步開啟,他都順服。Oswald Sanders

  • 信,就是停止自己的活動,等候神來作!倪柝聲

  • 信心尊重神,神尊重信心。《荒漠甘泉》選

  • 神說:『我要保守你。』信心回答說:『主我感謝你,因你必保守我!』倪柝聲

  • 焦急的開始就是信心的結束,信心的開始就是焦急的結束。 莫勒

  • 信心不是感覺、不是眼見、不是理由,乃是在神的話語上抓住神。 伊文思


  • 信心是相信我們所不見的,信心的報酬就是見我們所信的。奧古斯丁



P.S. 以下用關鍵字「信」查出、選出的相關聖經經文,對信心更多的認識;當然也同時搜出「不信」的相關經節,對照來看也很有意思!可以再點入看上下文
推薦搜尋工具

  1. 聖經查詢經文
  2. 生命讀經、恢復版聖經 搜詢

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創15:6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1:12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3:16

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原文作不得見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約3:36

耶穌就對他說:若不看見神蹟奇事,你們總是不信。約4:48

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路5:20

耶穌聽見這話,就希奇他,轉身對跟隨的眾人說:我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路7:9 (比電話禱告更大的信心)

耶穌對那女人說: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路7:50 (因信罪得赦的香膏女)

耶穌聽見就對他說: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兒就必得救。路8:50 (人都死了...不看環境、為他人相信的信心)

那些在磐石上的,就是人聽道,歡喜領受,但心中沒有根,不過暫時相信,及至遇見試煉就退後了。路8:13

耶穌回答說:信神所差來的,這就是做神的工。約6:29

因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見子而信的人得永生,並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約6:40

耶穌因為他們不信,就在那裡不多行異能了。太13:58

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太21:22

耶穌說:你可以看見!你的信救了你了。路18:42

信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就是奉我的名趕鬼;說新方言 可16:17

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7:38

耶穌對信他的猶太人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約8:31

耶穌對他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約11:25-26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裡去。約14:12

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20:29

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羅1:16

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羅1:17

即便有不信的,這有何妨呢?難道他們的不信就廢掉神的信嗎?羅3:3

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著義。羅10:4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15:13

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神,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神的智慧了。林前1:21

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林前2:5

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林前13:2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13:13

但你這屬神的人要逃避這些事,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提前6:11

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2:22

弟兄們,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存著不信的惡心,把永生神離棄了。來3:12

這樣看來,他們不能進入安息是因為不信的緣故了。來3:19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11:1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來11:6

挪亞因著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隻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來11:7

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裡去。來11:8

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雅1:3

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2:17

你們也因著他,信那叫他從死裡復活、又給他榮耀的神,叫你們的信心和盼望都在於神。彼前1:21

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他,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是經歷這樣的苦難。彼前5:9

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的慇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 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 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 你們若充充足足的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彼前1:5~8
神的命令就是叫我們信他兒子耶穌基督的名,且照他所賜給我們的命令彼此相愛。約一3:23

因為凡從神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約一5:4

惟有膽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殺人的、淫亂的、行邪術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說謊話的,他們的分就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這是第二次的死。啟21:8


2008年1月7日

《馬太福音》生命讀經

《馬太福音》生命讀經

第一篇 王的家世與身分(一)

幾乎所有的基督徒,都因新約的頭一頁受到困擾。這一頁有很多拗口難念的名字。但這一頁是新約的頭一部分。任何一種著作,開頭的話和結束的話都很重要。許多基督徒讀新約時,跳過馬太一章的頭一段,而從十八節讀起,好像他們的新約聖經沒有馬太一章一至十七節這一段。但是為著神話語中這豐富的一段感謝 祂!這個基督的家譜乃是全本舊約的摘要,包括了創世記頭十章半以外的一切事物.....

我們每個人都有四面:前、後、左、右。你若從前面看我,可以看見我臉上有七個孔。但我若轉身背向你,所有的孔都不見了。在我右邊,你可以看見一個小孔,在我左邊能看見另一個小孔。你若要準確的臨摹我的形像,你需要在我的每一面照一張相。這正是新約中所作的....

本篇 未完繼續

From 新舊約聖經及生命讀經五年線上共同追求
例如:選新約,Key in關鍵字 "馬太福音"就能搜出馬太福音全部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