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the living bread which has come down out of heaven: if any one shall have eaten of this bread he shall live for ever. John 6:51

2010年10月21日

主自己~《四重福音》曹力中

「唯獨耶穌」就是所有的一切都在耶穌裡面。

宣信博士過去覺得追求「聖潔」是一個方向、「得醫治」又是一個方向.....
後來主將他引導到一個全新的方向~「所有一切都在耶穌裡面!」

因為得著他的,就得了生命,又得了醫全體的良藥。箴4:22

「唯獨耶穌」還有很要緊的另一面
不只「一切都在耶穌裡面!」,「耶穌就是一切!」
.......所以生命的追求變得很簡單!


網上收聽 《四重福音》(1)主自己(國台語)



More

2010年10月15日

慕安德烈小傳 Andrew Murray

敬虔的祖先是無價之寶,其恩惠不只臨及下代,也時常流傳多世。

然而這種祝福有賴於「祈禱的靈」來輔佐。神所祝福的家庭,是恩典的傳送管。人能生於這種家庭,確是一種高貴的權利,也是一種沉重的責任。世界的靈如此壓人,作父母的屬靈的生活極易鬆懈,除非謹慎小心保守神的託付,這種產業不久即會耗損,喪失殆盡。



接續祖先用清潔的良心事奉神(提後1:3)

慕安德烈 Andrew Murray 1828-1917

安德烈(Andrew Murray)生於1928年5月9日,與他的父親和祖父同名。
他的遠祖屬於蘇格蘭的「老光」長老會(Auld Lights Presbyterians)是一個極其虔敬的宗係。他的祖上世居愛波丁州(Aberdeenshive)祖父早夭,彌留之夜,大聲為他的每個兒女提名禱告。

  • 長子約翰,年方十二歲,偶聞父親的禱告,大受感動,決意奉獻為主工作,立志準備自己。後來果然成了愛波丁一所禮拜堂的傳道,直到終年。
  • 幼弟安德烈矜憐母親寵子,因不敢拒絕從南非洲來的乎召,只得辭別躺臥病床的母親,不敢明告何往。別後不久母親離世。 抵南非後,被派在好望角殖民地一個重要市鎮,葛來夫瑞那(Graaff Reinet)工作,直到四十五年之久,深得當地人士的敬愛。許多聖經的話語,因著他著重的反覆傳講,就深深刻在他兒女的心裏。每逢週五晚間,他必專一為教會復興禱告。 

他的孩子們永遠不能忘記,他們怎樣有時站在書房門外,竊聽父親大聲禱告神,求神將聖靈澆灌下來。他的妻子是個極合適的助手。她的特點是知足而有安息。這秘訣是與神交通。她從不忽略隱密處的靈交。當她關上房門之時,孩子們都曉得不可攪擾她。即便有需要,也不敢輕易叩門。

「這個家庭的主要特徵是"尊敬"。全家尊敬神和神的話語。妻子尊敬丈夫,兒女尊敬父母,僕人尊敬主人。孩子們在主的道上受訓練,學習順服。

父親的話是家法。然而在那個家裏,愛是完全的鎖鏈」 



慕安德烈小傳 Andrew Murray 


我用慈繩愛索牽引他們(何西阿10:4) 

可來夫瑞那城鎮所能提供的教育十分有限,因此當安德烈十歲時就與十二歲的哥哥約翰同赴蘇格蘭攻讀。

一八三八年秋季,他們到達愛波丁,寄伯父約翰籬下有七年之久。當時蘇格蘭的教會,滿有蓬勃氣象,屬靈的大漢如蔡梅爾(Dr.Chalmers)聖潔的麥開(R. Murray McCheyne)波那爾弟兄(Two Bonars)和賓偉廉(William C.Burns)正被神使用。

慕氏兄弟受到這種環境的薰陶,不知不覺傾向到事奉神的道路上去。這在安德烈與父親往來的書信上可以看出。
父親曾這樣寫到:
  • 「我不願意你揀選法律,因為今日的裁判官與辯護士道德破產。人格低落,令人觸及寒顫。假若你傾向神學,或醫學,或商科,我認為在好望角和別處都有出路。如果我在你的景況下,我願意注意印度佈道工作,這裡值得偉大的人來思索,來渴慕….(一八四零年)」
  • 「我要恭賀你揀選傳道的事業。我心高興,因為主樂意傾聽了你的意念。我所愛的孩子,我相信這時你已經奉獻你的心給耶穌基督,從今直到永遠屬於祂,不管美名惡名都一心跟隨祂。在南非教會事奉神,不會帶給你屬地的財富或今生的舒服,卻會供給你一塊肥沃的田地,在一班和善寬仁的百姓中間,可以儘情服事。 」
  • 「我在這項工作上已有二十二年以上的事奉,心靈非常愉快,同時也能謙卑的信,在神的祝福之下,得到相當功效。我提起這些,無非要鼓勵,作你借鏡。」 


我要引瞎子行不認識的道(賽42:16) 

弟兄兩人由蘇格蘭熱烈的屬靈空氣,轉入荷蘭冷酷死寂的儀文內。老父有先見之明,預先修書警告他們:
  • 「你既立志以傳道為事,讓我懇切勸告你,過一種儆醒祈禱的生活,使你得蒙保守,脫離情緒上的錯誤,不致偏離行為上的正路。 
  • 不久你會聽到同學,教授們侃侃發表神學上的意見,使你受驚徬徨。你領受這些言論要特別小心,不可理睬是某某等名人所主張,要學習作尊貴的庇哩亞人(徒17:11)在可稱頌的靈引導下,默念你的聖經和省察自己的心,你就必被引進所有的真理
  • 在交友中你會遇到一些試探,就是荷蘭的薑酒和菸葉。你必須拒絕這些可憎的習慣。必要時可以用荷蘭優良的茶葉或咖啡款待朋友。在這些事上不要怕奇異。 
  • 無論人介紹你看什麼,都不可忽略讀聖經。這件事必須每日去做,且需用謙卑和許多的禱告來仰望聖靈的引導。」 

1845年11月14日(17歲),他秉告雙親:「我有更大喜訊通報,你們必定歡喜,連天使都跳躍快樂,你們的兒子現在已經重生。當我回顧神怎樣帶領我直到今日,我必須承認「我要引瞎子行不認識的道,領他們走不知道的路。」

最近兩三年內有一種內在的變化,一時嚴肅,一時遺忘,遺忘後又繼以嚴肅。我就在這種情緒下來烏區契,抵荷蘭後,我想我禱告轉為更懇切。我只曉得這點,其他就茫然不知,然而「從前我是瞎眼的,如今能看見」。我一直以為人得救以前,必須先深深看見自己的罪,這種思想長久打擾我,如今我不能說對於罪有那種深刻的感覺,如同許多人所表達的;卻能相信而且覺得,我有把握,我這個罪人已經投靠了基督。

親愛的雙親,我還能說什麼呢?只求你們與我一同讚美主。

1848年慕氏兄弟準備回非,弟兄們給他送行。慕安德烈稱那日是個"重要的日子",其中的經過,一位弟兄記錄如下:我們覺得有再一次聯合禱告和讚美的需要。我們十五人聚會,再表明主的死,並且等候主來,禱告認罪後,大家分領餅杯。…有感謝的禱告,彼此交託在神的愛和信實裡。…晚上七時又重新聚會,九時晚餐,然後跪下禱告,感謝神給我們三年寶貝的聚首,又能在今日把我們親愛的朋友交託在神的愛裏。在祂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大家圍著約翰和安德烈合唱詩篇134篇。我們都失聲痛哭,擁抱我們所最親愛的弟兄。



我為你的殿心裏焦急如同火燒(詩篇69:9)

慕安德烈的第一個工作地點,乃是博羅方丁(Bloemfontein)周圍五萬方里,居民一萬五千人。這個未開發的地土,充滿了野獸和野蠻的人。

4年後他寫給父親的信這樣說:我個人有許多理由應當感謝神,不只為著外表的恩典,更為著裡面所經歷的。追憶初出茅廬的我,回顧遭遇的危險,時時處處看出神的眷顧,深深感覺這不是出於我的儆醒或忠心。當我轉眼看我四圍的人,我的平安立刻遠離我,疑惑黑暗佔據了我的思念,我不曉得該想什麼,我自己缺少敬虔,尤其缺少信心而迫切的禱告。他們拒絕了我的信息,叫我不得不單純的投靠我所事奉的主,支取恩典,使我在祂的工作上有更新更完全的順服。 

在維爾河(Vaal River)北岸尚有七千遊民,無人傳福音給他們聽。他就決意利用每年假期,渡河探望,在人煙稀少的野地,時常騎馬10至14小時後才到達人口匯集之地。

抵文堡(Winburg)不支生病,骨瘦如柴。返博羅方丁後,醫生說:我怕你永遠不能再講道,只能安心在沙發上度你餘生。然而神卻有更大的工作要他去做。


等到聖靈從上澆灌我們(賽32:15)

1860年(38歲),慕安德烈受引導遷往伍賽斯得(Worcester)工作,那裡神已經興起代禱的人。某主日晚上,在一個小廳裡聚集了約60人,有一黑女孩,年約15歲,在海斯河(Hex River)一家農田幫工,她在後排站起來問可否揀一首詩?得到許可後,她提詩而後懇切的禱告,當她在禱告的時候,眾人聽見彷彿有一個響聲自遠而近,直到全廳好像都震動。

其餘的人全數開始祈禱,大多高聲求呼,也有竊竊私禱的,會合的聲音如雷震耳。有一位長老經過那裏,聽見響聲,趕快請慕安德列來,他來後問明究竟,就走到廳堂中間大聲喊說「安靜」可是禱告繼續不斷..... 他又喊說:「大家安靜」,禱告聲仍舊不息,大家呼求神的憐憫,來赦免。他又設法唱詩,人還是不斷禱告。最後他說:神是一位有次序的神,而這裡雜亂無章。說完就離去。

此後每晚有祈禱會。起初總是十分安靜,經過兩三個禱告後,全廳活躍起來,人人開始禱告。有時聚會至早晨三時,還有人留下。他們回家沿街唱詩。不久小廳不夠容納,遷往學校,又是滿座,成百的農夫從四鄉趕來赴會。

在第一個週六晚上,慕安德烈在一個較大的廳裏領會。他讀了一段聖經,稍微解釋,而後禱告,並給別人機會禱告,在禱告的時候,那響聲又從遠來到,忽然整個會眾都禱告起來。當晚有個客人站在門口,自始至終注意這個聚會,慕安德烈請求會眾安靜,那位客人走上前去,對他說:「小心你作的,因為神的靈在這裡工作。我剛從美國回來,在那裡我見了同樣的光景。」
  • 慕安德烈的父親適在此時探視兒子,他讚美神,允許他參加這樣的聚會,並對兒子說:安德烈,我多年渴望這種光景,主已經賜給你了。 


神在你們心裏運行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立比二章十三節)

1895年(67歲)慕安德烈受邀帶領英國的開西聚會(Keswick Conference)那是一個專門注重聖潔的聚會。他這樣見證:

「我願意為神的榮耀來述說祂如何帶領了我,我是個傳道人,我能說我熱心於工作,以事奉為樂趣,但那些年間,有一種不滿和難以形容的不寧,焚燒我的心裡。我所學習的神學,從未確定順服是可能的,我的稱義明如日午,我曉得何時從神接受赦免的快樂,我時常坐下思索「這究竟怎麼回事」現在我確知神藉著基督的血已經稱義了,但是我沒有事奉的能力,我的思念,我的話語,我的動作,我的不忠。 每件事都使我徬徨迷惘。在我四圍的人都以為我是一個非常熱心的人,可是我的生活是一種極端的不滿。我竭力掙扎,盡力禱告‧」「我縱然全心事奉主,內心卻時常黑暗,滿了重擔,感覺自己實在得罪了那位愛我勝如生命的神..... 

1860年(38歲)我的第一本荷文《住在基督裡》就是在這時寫的,直到如今,我還不敢說我已經透徹的經歷了,只要我們心中誠實,在各種環境中尋求倚靠神,虛心領受真理,神必定點活那個真理在我們心裡」「我學會了每日將自己擺在神面前,如同一個器皿讓祂的聖靈來充滿。讓我告訴你,你因何失敗。你從未全心相信,祂要作出你的救恩來。 你相信一個美術繪畫之時,必須注意色澤明暗,筆力潤飾。你也相信一個匠人製造桌椅時,定規知道怎樣做法。可是你不相信永遠的神會在你裡面造出祂兒子的模樣來。 你們姊妹在繡花做工時,針針按照圖案,就應當這樣思想:難道神不能在我裡面作出祂的慈愛的旨意麼?」

 有一次一位女士前來談話,她十分虔誠。我問她近來情形如何?她答說「還不是照舊,有時光明,有時黑暗。」我就說:「親愛的姊妹,這記載在聖經何處?」她說:自然界有白晝黑夜,我們的靈性也是如此。 不!絕對不!聖經告訴我們「你的日頭不再下落」讓我信我是神的孩子,同時父在基督裡藉著聖靈愛上了我,我時常駐在祂的面光中,幔子已經裂開,至聖所已經開啟。靠著神的恩典,我要住在裡面。以天父的愛為我的家。

 你問我,滿足麼?是否萬願得償?按照我裡面最深的感覺,我能說我現在十分滿意主耶穌;同時也感悟,我還能得到更豐滿的啟示,祂的恩典何等豐富,我們應當毫不猶豫地說,這不過是一種開始,我們被帶進至聖所後,就開始與父維持正當的關係。
「但願祂指教我們,使我們看到我們的無有,改變我們,化成祂兒子的模樣,差遣我們出去,作我們同胞的祝福。」

自1889年直到離世,共有28年之久,他帶領南非開西聚會,只有永世才能顯示他工作的奇妙果效。


我們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於受審(林前十一章三十一節)

1879年(71歲)末了,慕安德烈得了喉炎,這是講道太多,用喉過勞而得。醫生勸他立刻停止講道。在他休養的時候,他在神面前考慮疾病的問題
  • 1880年,他在他的信札內這樣說:對於苦難有2種看法,一種認為苦難是罪孽的管教。 一種以為苦難是慈愛恩典的表記。我有此安靜休養時期使身心得益,乃是極大的恩典,然而我怕因此忽略了前面的一點,我祈求主指引我,特別改正我的看法。 

1882年(74歲),他赴英國就醫,在那裡他得著了神的醫治。他自己見證說:「我時常想到雅各書5;14-16「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我將這個信心醫治當作禱告的題目與人共禱。
  • 我覺得這件事對於我相當嚴重,究竟我去就世上的醫生呢?還是請有醫病恩賜的人代我禱告?我想在船上有夠多的時間,讓我好好考慮並且決定這個問題。可是在航程中,我竟然沒有特別注意這件事。我只能求主引導。 

我很盼望見到史篤麥(Stockmayer)他是一個真真屬靈的人,是一所信心醫病機關的負責人。但要等我往瑞士才能遇見他,我既沒有清楚的引導,抵埠後就去請名醫奇德博士(Dr.Kidd)他派一點藥給我,吩咐我住倫敦郊外,不時往返檢查。適逢下週有密德梅聚會(Mildmay Conference)我獲准赴會。

會內遇見史篤麥,問他為何我應用雅各書5:15,而信心總是夠不上。是因為我懷有私疑?不清楚是否神要醫治我麼?當然「苦難」和「試煉」是神用來潔淨祂百姓的「恩典法則」
  • 史篤麥回答說:「你受了基督徒對於苦難的傳統思想的束縛。雅各留心分開13和14節內的「受苦」和「病了」。關於受苦他說: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他就該禱告。祈求忍耐‧」但是他說到疾病:「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出於信心的禱告要救那病人。」
  • 對於試探和生命受試煉所引起的苦難,並沒有無條件的應許,可以免除;但是對於疾病,卻有清楚的應許。

我只得承認這分別,因此有了正確的了解。基督徒從世界所領受的苦難,並無應許可得完全的免除,因這些會潔淨他,成為他的祝福。可是疾病卻不然,是身內的,不是身外的。身體既蒙救贖,成為聖靈的殿,主就等著向那相信的人,顯明祂的大能,拯救他們的身體脫離罪的轄制。 

「抵倫敦三週後,我移宿波德門Dr.Boardman所主持的信心醫治院,在那裡又住了三週。每早有十六至十八位同居的人聚集在神的話語面前,指明何種攔阻蘊留在人裡面,使人不能支取應許;當史篤麥首次同我禱告時,引用哥林多前書11:31-32:「我們若分辨自己,就不至於受審。」
  • 這裡的中心思想是疾病與醫治。疾病的用意乃是帶領我們斬斷在我們生活上一切神所憎惡的。在主達到這個目的後,疾病就可以除去。 我們容易這樣想,疾病和管教帶給我們祝福,因此就難想到醫治會帶進更多的祝福。假如醫治僅是疾病挪去,那還有話可說。但是得蒙醫治,乃是在疾病的原因發現並除去以後,乃是先與永活的主發生更親密的交通,與祂維持更完全的聯合,而後才有醫治。這就能叫我們明白,這種醫治比較疾病更能帶進無限大的祝福。 


你要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訓(提前四章十六節)

慕安德烈一生的著作,約有250本,有的用荷文,有的用英文,有些是巨著,有些是小冊。綜合他的信息共有三點:

(一)禱告的工作(二)聖潔的實在(三)聖靈的需要。
 
在他的一本記事簿首頁寫著:「神將祂的話當作種子,播種在我們心裡,這種子又藉著我們向神所說的話而結果累累。我們禱告的話,乃是我們播種在神心裡的種子。神留心聽祂的話結實,使之成熟,我們也應當注意我們所種的禱告,留心是否結果?信徒不忘他祈求的,才能認清神的答應。」 

  • 他認為禱告乃是神祝福唯一的途徑

  • 他說:「神尋找代禱的人,祂不會,也不能將工作從教會手裡奪去。神詫異,神詫異無人代求!千萬靈魂正在淪亡,代求是世界的唯一指望」

  • 「在今日的教會中,恐怕大多數的信徒都不清楚,他們乃是蒙召作完全人。他們很少明白,他們的責任不只要敬虔,而且要十分敬虔,照著神所能作的,充滿了恩惠和聖潔。

  • 哦!神沒有讓你自己定規,究竟接受不接受聖靈所要賜給你的豐滿祝福。人根深蒂固的相信,天天犯罪是必須的。一日不犯罪是不可能的,甚至相信神的話也是那樣教訓。因此他們的思念完全不能了解,新舊兩約在這點上的天壤之別。脫離罪的傾向,和藉著基督內住的能力,在罪的傾向尚有之時,脫離犯罪的實際,這兩件事混淆不清,是普遍的現象,以致人們反而認為把律法寫在心裡的應許,和舊約的生活分別出來,是一種危險的道理。 

  • 人把這個奇妙的應許看做平常,把經過裂開幔子,進入至聖所的恩典,延展至另一世界。」「聖經中最奇妙的字,乃是『在基督裡』神的聖潔要求向著罪死。在基督的十字架上,祂啟示了聖潔的律。聖潔乃是我們的意志完全進入神的意志,或者更正確的說,神的意志進入,治死我們的意志。 


  • 「順服並非聖潔,但是聖潔不能缺少順服,它不能單獨生存」「只要我們相信基督是神的兒子,是神,是永生的耶和華,是創造萬物的主宰,祂就要在我們內心生命中顯明祂的全能。」

  • 「聖靈的浸是主耶穌工作的榮冕,如果我們盼望過一個真的基督徒生活,就必須得著聖靈的浸,而且知道自己是已經得著了。 這個比聖靈重生的工作更深,乃是基督的靈將基督帶來,在祂榮耀生命的大能中,常住在我們心裡。這是基督耶穌之生命的靈釋放我們脫離罪和死的律,叫我們得享自由。這件事在許多重生的人,只是一種寄存的祝福,尚未實在得到,這些天賦的能力,使我們面臨危險而不畏縮,且能勝過各種仇敵。這種靈浸的生命必須在交通裡,向主維持忠誠和順服,才能得到繼續或更新。」 


離世與基督同在(腓1:23)

慕安德烈晚年,適逢世界大戰。外面雖然充滿憂患,他的靈卻進入神的平安。

1916年8月間患了一次流行性感冒,縱能恢復,卻未復原,神正輕輕的拔出地上帳棚的栓子。在他離世的前夕,他準備就寢之時,說:「我們既有一位這樣偉大榮耀的神,就應當常常在祂裡面高興快樂。」於是又禱告說:「哦!永遠可稱頌之榮耀的神,用你的恩典慈愛滿足我們,叫我們一生在你裡面歡喜快樂。滿足我,使我也能常常以你為樂。」 

翌晨他的脈搏轉弱,時而清醒,時而昏迷,清醒時向他的女兒說:「我的孩子,要信服神,不要疑惑祂。」過後又說:「神是值得信靠的」 次日平安離世,與他長久忠心事奉的主同在。」時在主後1917年1月18日下午6時45分。享壽89歲。

More

2010年10月8日

唯有聖潔的人,才有真正的快樂!大衛鮑森《利未記》

上帝要我們「今生聖潔,永生快樂」!
可是大多數人都想反了.....想要「今生快樂,永生聖潔」!?

舊約在新約中顯現,新約在舊約中隱藏.....
講員中的講員~大衛鮑森,解開難懂的舊約律法,使新約中的我們活用《利未記》!
強力推薦~



10.利未记-2

  • 你可以自己選擇~要今生活出聖潔,可能要忍受痛苦,因為上帝會容許不幸臨到你、和你家人身上.......也許會有痛苦,但會使你的生命更聖潔。
  • 當人生一帆風順時,你會比較聖潔呢?還是在面對困難時你會比較聖潔?到了這個時候你才會明白自己的軟弱和需要,再度投向上帝的懷抱!你的品格在什麼時候會進步呢?是一帆風順的時候嗎?還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 
  • 《利未記》說:上帝會在今生管教祂所愛的人,在永生懲罰那些不遵守上帝命令的人。所以~今生活出聖潔,永生就會快樂! 
  • 從《利未記》中我們學到4個功課:「上帝的聖潔」、「人的罪惡」、「基督的豐盛」、「敬虔的人生」。

More

2010年9月28日

預備器皿《出埃及記》曹力中

Don't ask Why but What for 
當你還在問為什麼?
聽聽這個....很有幫助!強力推薦~

當神要做一件事時,祂先預備器皿。神工作的關鍵在於器皿,祂不怕事工遲延不開始,只要有合用器皿,祂總能成全大工。神使摩西學了埃及人許多學問,然後再使他用不著那些學問,直到他成為謙卑的人,知道等候神,也願意讓神掌權......


網上收聽
預備器皿《出埃及記》


  • 神不是在人墮落以後,才想起這個「救贖計畫」。早在人未墮落前、人被造以前,神就預定了祂將來要做的事......有一群人,要藉耶穌基督「得著神兒子的名分」
  • 神並不將祂百姓培養在溫室中,而是在世界裡。在那裡有試探,有發生災禍的可能,甚至對神百姓帶有敵意。神卻藉這些培育祂的百姓,祂賜下祂的道,使他們能生活在世界卻追求成聖。


More

2010年7月10日

追求謙和~羅炳森師母

「世上遵守耶和華典章的謙卑人哪,你們都當尋求耶和華,當尋求公義謙卑,或者在耶和華發怒的日子,可以隱藏起來。」西番雅書2:3            


謙和是什麼?摩西很謙和,耶穌很謙和。
它的意思是不是一種沒有男子氣的懦弱?耶穌可以舉起鞭子把兌換銀錢的人從聖殿裏趕出去。在祂應當說話的時候,祂不能保持緘默。而當祂帶著權柄說時,那些人就從聖殿裏被祂趕出去了。那些人在那裏所做的,已經是一項古老、傳統的風俗,但是他們認出祂的權柄。可是,等祂站在彼拉多的面前,祂一句話也不說。然而這卻是把那些兌換銀錢之人趕出聖殿一樣的謙和。

謙和到底是什麼?

它是一種神聖的態度,正如同平安,它須要藉著聖靈從裏面來建造它。這是耶穌在這地上,為著你的舒適所備有的供應之一。

當你具有很強的意見時,你仍能保持謙和嗎?你是否已放下了你急促的意見?脫去你的希求、你的意見和你自己自私的願望吧!

謙和是什麼?如果耶穌說:「現在,我的孩子,我要賜給你這謙和和完滿的果子。」你願意順服嗎?

有的人很喜歡講這個口頭語,如「我告訴你!」或者沒有這麼鹵莽,而是「我認為」,當你肯卑微時,你可以知道自己是對的而仍保持著沉默。

不開口常常是比較容易些,但有時候,你必須要求一個清潔的聖殿。(須要講話──譯者註。)

裏面的謙和會使你夠謙卑地來忍受謙和的重荷──被誤會、被批評等等。有時候,神的和諧比神的力量更有價值。耶穌可以遣一營的天使來,但是,「我的神阿!我樂意照你的旨意行。」成為祂讓他們下手辦祂的原因。

謙和是什麼?摩西不計代價地遵行神的旨意,他從來沒有提起他自己的意志來抵擋神。在他為神的百姓耗盡了一生以後,只在被那群硬著頸項的百姓激怒中,犯了一次錯誤,擊打磐石。當他說:「我為你們使水從這磐石中流出來麼?」就把榮耀歸給了自己。你說你會比他做得更糟,然而,就因為這次,他不能把他們領入應許美地。但是,當神說:「你必死」時,他向著神謙卑──在要離世的時候,單獨地上山去。

謙和就是只接受神深遠的旨意,一點不發表自己的意思,是一個完全地、內在地、正直地以神完美的旨意為樂。你若很謙和,當神的旨意向你顯明時,你會很快樂。

把你的生命交給祂,整個且單獨地屬於祂。祂會給你什麼?也許是幽谷的路徑,也許是火窯,但是,喔!祂給你祂自己。「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裏去,與他同住。」(約十四:23)

你既愛耶穌,祂既是你的,那麼背起祂的十字架。耶穌是把祂的十字架給祂所愛的人。十字架就是一條甘甜的、每日順服的路徑,不是一條艱難的路。背起十字架是一種安息。十字架是一個交出來的生命,讓神的旨意成為一切,它會帶領你進入隱密的生活裏。

你是在背著十字架,或是還沒有?你錯過了它嗎?你是不是那種只是聽卻從不背起十字架的人?你若要有主的喜樂,今天就背起十字架吧!不要害怕你會不快樂,把你的快樂和別人的東西都一起給耶穌吧!不要犯下這未跟隨耶穌的錯誤。祂不會讓你迷失正路。

背起你的十字架的意思是有交通(有份)──但不是交通(有份)於祂的苦中(這裏是一個奧秘),乃是交通(融入)於受苦的主中。當祂能信任你時,祂也許讓你受苦。當你真認識了祂,你會每天、每天都這麼說:「耶穌,你的旨意是什麼?」你若不背起十字架,你就不配作祂的門徒。

在每日的生活裏,不再有你自己的權利。把你整個的意志完全地放下,這是歷世歷代以來偉大的呼召。這是神的國度,記住:「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

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講到,耶穌在背著十字架去加略山的路上,曾經跌倒。你,也許一樣會在你的十架下跌倒,如果是這樣的話,不要回頭,把一切再度地奉獻。你若墮落而失敗了,為這次墮落悔改,說:「赦免我,我不會放棄我的十字架。」一心認定:基督是必須要得著一切的,一直繼續地往前行。

謙和是一個降服的意志,神的意志代替了我們的意志。你放棄你的意思而遵行祂的意思,即使是要你去死。但這是一個很舒服的生活──住在神的旨意裏。你也許會遭受創傷,被剝奪光了,但是,你卻在祂的旨意裏得享舒暢。

From:《恩光》196期

2010年7月5日

一顆如珍珠般的清心~George Watson

極寶貴的訊息,George Watson 的文章,滿溢基督馨香~推薦!



一顆心是藉著釘死天然的生命,而變為純淨。
這會叫心滴血,也令眼流淚。然而誰能測度那顆清心的美麗與價值呢?


耶穌在祂給得勝者的應許中曾如此說:「得勝的......我賜他一塊白石,石上寫著新名;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啟2:17 這塊白石可依我們救主自己的話來解釋:「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太13:45-46  .......

【完整閱讀】
一顆如珍珠般的清心~George Watson  《恩光》53期.pdf( P15~P19)


More

2010年6月28日

《恩光》~ 網上閱讀

這裡收錄了許多.......重量級的屬靈文章!

《恩光》雙月刊是1954年建立錫安堂的榮教士在1973年開始發行的刊物,內容多半譯自榮教士受造就之紐約教會的期刊,以及榮教士本人曾得幫助的文章。榮教士去世後溝子口錫安堂繼續有同工忠心編譯,發行至世界許多地方。目前改由大甲錫安堂主導發行,宗旨仍未變,對有心追求更深內在生命的聖徒,仍然是一份帶來基督豐盛的刊物。


網上閱讀二處

PS.
  • 《恩光》目 錄 HTM一覽表
  • 上網Google文章+作者關鍵字,可輕易找出該文章出自哪一期
  • 按滑鼠右鍵,可直接網上開啟PDF檔(不下載)閱讀
  • 若是文字檔轉成的PDF格式,仍可Copy 貼成Text 轉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