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the living bread which has come down out of heaven: if any one shall have eaten of this bread he shall live for ever. John 6:51

2008年1月9日

「我的工作完了。」司布真


司布真 感人的葬禮

從二月七日到十一日在會堂舉行追思禮拜及葬禮,參加人數不下十萬人,大部分圍繞橄欖木棺材的是棕櫚樹枝,這些都是從附近花園中砍來的。棺材上面放的那部聖經,就是司布真這些年所用的。聖經打開的那個地方,正是賽四十五22:「地極的人都當仰望我,就必得救。」節經文就是在一八五O年一月六日他蒙 神恩典悔改得救的……。這是在牧師訴說這事前十八年的事,那時他絕沒有想到現今有這麼多人聚集來替他送行。在一八七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主日晚禮拜講道結束時,說:「再過不多久的時候,就有廣大的群眾在大街上,我聽見有些人問,這些人在等什麼?『你不知道嗎?他今天下葬。』『他是誰呢?』『是司布真。』『什麼!就是那在大會堂講道的人嗎?』『是的!他今天下葬。』這事很快就要發生。當你們看見我的棺材被擡到墳墓的時候,我要你們中間每一個人,不論是悔改的或是沒有悔改的,一定要說:他的確曾誠懇地勸勉我們,用清楚簡潔的話勸勉我們,不要把那永遠的事往後拖延。他的確懇求我們要仰望基督。現在他過去了,如果我們滅亡,我們的血不在他身上。』我覺得這個時間很快就要到了,只要我在這會堂一日,我就要提醒你們這一件事。」

葬禮結束時,主要部分輪到伯朗牧師,他所講的既優美合適又嚴肅感人。這些話是來自他的內心,深入千萬人的肺腑。言辭哀慟,多次停頓,他說:「親愛的院長,忠實的牧師,傳道的王子,主內的弟兄,親愛的司布真───我們來不是向你『道別』,乃是向你說『晚安』。你不久就要在蒙救贖者復活的清晨時起來。在河岸這邊逗留乃是我們,你已經在 神自己的光中。我們的黑夜不久也將過去,連同我們的一切哭泣,不久也將過去。然後你的和我們的歌唱,要迎接那日的清晨,那個早晨,是萬里晴空而永無黑夜。你在田地裡勞苦的工作止息了,你所開墾的荒地平直了。在你忍耐撒種之後就有收成,你收割的禾捆已經收回天家。 神的戰士,那長期美好的戰爭已經打過了,你手中的劍從你手中脫落了,取而代之的乃是棕樹枝。你的頭盔不再壓到你的眉頭,為戰爭起伏思想也不再有了,從大元帥的手中領受勝利者的花圈,已證實了你已得完全的獎賞。你在這裡暫時的安息你寶貴的身軀。然後那愛你的主就要來到,聽見祂的聲音,你就要從地下的床榻上升起,要與祂榮耀的身體一樣,然後你的靈魂體要彰顯主的救贖。直到那時,親愛的安息吧!我們為你讚美 神,憑著榮耀之血,我們盼望你一同讚美 神,阿門。」

《劍與鏟》紀念專訪

《劍與鏟雜誌》紀念專訪記載以下的話,是在結束一段可紀念的時刻,最適合的結句:「當我們聚集在墳地的時候,正在我們頭上出現了一片蔚藍的天空,叫我們想起那上面的榮美之地。當伯朗牧師講道時,有一隻鴿子從會堂那邊飛向墓地,從會眾頭上飛過,就好像要停留的樣子。當葬禮進行時,一個小知更鳥從旁邊的墓碑發出美妙的聲調,我們大家唱一首歌,就是司布真先生活著的時候常唱的,並且他也傳揚其中的真理。『親愛將死的羔羊,你的寶血將永不失去其效能,直等到所有蒙 神救贖的教會得蒙救贖不再犯罪。』」

許多人說這全部的追思禮拜是非常特殊、簡單而和諧,完全與他們可敬愛的牧師生平互相協調。最有意義的就是,當橄欖木棺要下葬的時候,沒有看到牧師的名字───那正是他所願望的。在棺材的下面有一節經文之外,還有打開的聖經,其他什麼都沒有看見。當然這聖經沒有埋葬,因為聖經沒有死,它要「永遠長存。」

在倫敦,司布真牧師有一天對他的秘書說:「我的工作完了。」他特別強調說:「要記得,一塊石版上面要寫著C.H.S.,其他什麼東西都不要。顯然這是指著他的墓碑說,這又表明他的謙卑。那時負責準備葬禮的人,沒有按照他的心願去作,所以他們吩咐為司布真建了一個大紀念碑,在紀念碑下方所刻的文字,是從《約翰犁人談》所引來的;但沒有寫約翰犁人,乃是寫司布真的名字。從墳墓中所刻的文字,繼續傳講他所愛傳的福音,那就是救恩的福音,藉著相信主耶穌的寶血。這福音說到:「救贖之愛與主耶穌的拯救大能。」哦!那些未能從他講臺上接受他信息的人,可以從他的墳墓,並從榮耀中接受福音的信息。


節錄司布真,仰望的人 From 永生之道

2008年1月7日

《馬太福音》生命讀經

《馬太福音》生命讀經

第一篇 王的家世與身分(一)

幾乎所有的基督徒,都因新約的頭一頁受到困擾。這一頁有很多拗口難念的名字。但這一頁是新約的頭一部分。任何一種著作,開頭的話和結束的話都很重要。許多基督徒讀新約時,跳過馬太一章的頭一段,而從十八節讀起,好像他們的新約聖經沒有馬太一章一至十七節這一段。但是為著神話語中這豐富的一段感謝 祂!這個基督的家譜乃是全本舊約的摘要,包括了創世記頭十章半以外的一切事物.....

我們每個人都有四面:前、後、左、右。你若從前面看我,可以看見我臉上有七個孔。但我若轉身背向你,所有的孔都不見了。在我右邊,你可以看見一個小孔,在我左邊能看見另一個小孔。你若要準確的臨摹我的形像,你需要在我的每一面照一張相。這正是新約中所作的....

本篇 未完繼續

From 新舊約聖經及生命讀經五年線上共同追求
例如:選新約,Key in關鍵字 "馬太福音"就能搜出馬太福音全部訊息

2007年12月28日

《信徒快樂秘訣》3 完全安息的生活




信徒快樂秘訣 信徒生活的特性 3
完全安息的生活 / 史哈拿 Hannah Whitall Smith

第一章所詳論的是符合經訓的生活,有人叫這作高超的基督徒生活,那才是真正的基督徒生活;我心中以為描寫得最好的詞句 ,是我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西三3)所過的生活。第二章所論的是關於這生活的動態有神和人兩方面的事工,彼此的性質雖然不同,而效用卻是一致的。因此,在這第三章裡我便要提出確定的論據,以證明 聖經確實有向主耶穌的信徒指出一種恆常安息和繼續得勝的生活 ,這種生活是比一般基督徒所經歷的更為高超的;我們也從經訓裡明白了我們有一位救主,不但能救我們脫離罪,也能救我們脫離罪的權勢。

我們接著必須研究的事,就是這種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的生活有什麼主要的特點,這生活的表現與普通信徒的經歷有多大的差別。

這生活的主要特點,就是完全交託主並完全倚靠他,因而能勝過罪並有內在的安息;這生活的表現與普通信徒經歷的不同處,就是它會使我們讓主擔當我們的擔,辦我們的事,而不由我們自己去嘗試。

大多數的信徒都好像是一個擔著重擔在路上辛苦掙扎的可憐人,有一輛車趕上了他,司機樂意幫他的忙載他一同走。他很高興地上了車,卻仍然把擔子留在自己的肩上。好心的司機問他為什麼不把擔子放下。「多謝你,」他回答說:「難得你肯讓我坐你的車,這已經叫我感激不盡了。我怎樣還好再把我的擔子麻煩你呢?」許多基督徒就是這樣,他們既把自己交託主耶穌照顧保護了,卻仍然被壓在自己的重擔之下;常有些人一輩子疲勞地背負重累,到死都不肯放下。
我所說的擔子是指著各樣叫我們困惱的事情,或是屬靈方面的,或是屬世方面的,一律包括在內。

首先論我們的「己」。我們一生最大的重擔就是這個己。這個己也是我們所最難對付的傢伙。

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的氣質感覺,我們的軟弱試探,我們的特殊性情,以及我們裡面各樣的心思--這些事情比其它一切都更使我們困惑、更使我們煩惱,並且時常使我們陷入捆綁黑暗中。因此,你要放下你的重擔的話,就必須先擺脫你的己。 你必須將你的己連你的試探、性情、感覺,以及你內心和外面一切的事物,都交託給你的神去照顧管理,一點也不要保留。你是他造的,他瞭解你、知道怎樣管理你;你必須依靠他,向他求告說:「主阿,我從此把我自己交託你。我曾想盡辦法來管理它,要使它成為我所當作的一個人,可是完全不能成功。現在我把它交託你,求你把我整個接過去。照著你的美意在我裡面動工。把我塑成合你使用的器皿。我把我自己留在你手中,相信你必照著你的應許把我作個『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二21)。」既然把自己這樣交託他了,你就必須繼續絕對地安靜等候

其次,你必須放下其它一切的擔子——你的性命、名譽、家庭、兒女、事業、教會工作等等;總而言之,就是把你所關心的一切,無論是內心或外面的,都交託主。
我們把自己將來的事交託主大都比較容易,但要把現在的事交託他卻很困難。因為我們對於將來曉得自己沒有把握,可是對於現在卻總是覺得自己很有辦法似的,所以我們要自己負責去擔;很多人有一種沒有明白說出來的心意,以為求主負責我們自己就很夠了,怎樣還可以再把我們的擔子也求他擔呢!

我認識一位姊妹,她有一個很重的屬世擔子,叫她飲食俱廢、坐臥不安,幾乎有性命發生問題的危險。有一天,她正感覺到擔子特別沉重時,瞥見旁邊的桌子上面擺著一張單張,叫做「哈拿的信心」

那題目引起了她的注意,便隨手拿過來看,一點也想不到那單張竟會使她整個的生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單張上面的故事是敘述一個貧窮的婦人怎樣因蒙主帶領而得勝地度過了非常艱難的生活。有一次她向一位來看望她的客人述說她自己的身世,客人聽完了很受感動地說:「暖唷!哈拿,我不知道你怎樣能夠擔這麼大的苦擔呀!」「我並沒有自己擔,」她安詳地回答:「是主替我擔的。」「不錯,」客人說:「那是對的,我們應當把自己的難處交託主。」「是的,」哈拿說:「 然而,我們只把難處交給主是不夠的,還必須把它留在他的手裡才行。大多數人把自己的擔子交給主之後,又拿回來自己擔,以致仍然像從前一樣地思慮、愁煩。但我把我的擔子交給主了,就留在他的手裡,自己不再去管。倘若愁煩回來,我又拿出交給他;我一再這樣作,直到最後把我所有的難處都忘記了,我就得著完全的安息 。」

這位姊妹讀了這故事大受感動,因而決意試著這法子是否行得通。她沒有辦法改換她的生活環境,但她能照樣地把各事交託主,由他去負責;她相信主有接受她所交託他的,以後就把一切的負擔、思慮、困難,都交託主。愁煩一回來,她又立刻交出去,結果她的環境雖然沒有改換,她的心靈卻在苦難之中得蒙保守,十分平安。她覺得她發現了一個實用的秘訣;從那時開始,她就不再擔自己的擔子,也不掛心自己的事務,只隨時把所發生的事故立刻變托天上的挑夫

她所發現這個對於外面的事有效的秘訣,證明了應用於內心的事更為有效;因為內心的事比較外面的事實在更難對付。她把整個的己交託主——無論自己是怎樣,無論自己有什麼,都完全交出,相信主有收下她所託付他的,自己不再操心、不再煩惱;因為她明白了自己是屬於主的,她的生活變成非常愉快她所發現的是很簡單的秘訣;惟獨如此,才能順從神在聖經裡所吩咐我們的話: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四6);既然順從了,結果必然照著應許得著「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耶穌基督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四7)。

關於這個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的新生活,還有許多要說的話;主對於凡把自己交託他的人,也有許多要作的事。但這整個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若發現了這單純信心的秘訣,就是得著開神寶庫的鑰匙

我確信這本書必能落到一些渴慕這種生活的信徒手裡。親愛的讀者,你多麼渴望擺脫你的重擔!你當然樂意把你不容易管理的己交在一位能管理者的手中,你覺得疲勞睏乏,我所說的那種安息,對於你真是非言可喻的甜蜜。

你能想起你有時一天辛苦疲勞之後,夜晚上床睡覺時的滋味是何等爽快的!各部肌肉得以鬆弛,整個身體躺在舒適的床上,那種歇息真是多麼輕鬆的!一天的辛苦勞碌,最少在這幾個鍾頭內得以歇息了。工作放下了;你用不著再抬起沉重的頭,挺直痠痛的腰。你絕對放心地把自己靠在床上;它會支持你,無需你用力、掙扎或掛心。你只管安睡就是了!

可是倘若你心裡懷疑床是否牢靠,老是怕它一坍下去便會叫你跌傷;你能不能安睡呢?那末你想要用力把自己的身體支持著免致跌下去;有沒有用呢?豈非索性不要上床倒好嗎?但願這比喻會教你明白在主裡安息的意義。讓你的心靈躺在他甘美的旨意中,如你的身子在夜晚躺在床上一樣。鬆弛各樣的緊張,撇下一切的重累。把你自己放在全然安逸舒適的狀態中,確信主在托住你,你自己可以十分放心。你一面的事是簡單地安息,他一面的事是扶持著你;他是斷不會誤事的。

再提一個比喻,那是我們的主自己完全認可的——就是小孩子的生活。「耶穌叫一個小孩子來,使他站在他們當中,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太十八23)

小孩子有甚麼特點呢?他如何生活呢?他是靠信心生活;他的特點是沒有思慮。他一年到頭都是倚靠人過活。他倚靠父母、監護人或導師;有時連完全靠不住的人他也敢倚靠。這樣的倚靠就得著了充分的報答。小孩子不為自己預備甚麼,而各事都有人替他預備。他不思慮明天的事,不籌謀什麼計劃,卻有人替他打算、替他安排,每天樣樣隨時齊備。他在父親的家裡出出入入毫無顧忌;享用一切的好東西不花分文。街市可能有瘟疫流行,他卻可以毫不介意;四處可能有厲害的饑荒、火災、戰事,他卻有爸爸的憐愛、照顧,平安無事。一天過一天,自自然然地從父親手裡隨時接受一切的需用。

我有一次到一個富翁家裡去玩。他們自己沒有兒女,但養了一個小孩子;凡人心所能發出的愛都澆灌在他身上,凡銀錢所能買到的東西也都買給他享受。我注意看那個孩子整天跑來跑去、自由自在,心裡快活、毫無思慮;我就想起我們做天父家裡的兒女的奇妙地位是何等的一幅圖畫!我心裡說:倘若這小孩子要為自己的一切思慮——吃的和穿的要怎樣打算,讀書和將來的生活要如何計劃——豈非最使愛他的人傷心麼?那末,我們大慈愛的父神,若看見了他的兒女們竟這樣急切地為自己思慮,他豈不更傷心萬倍麼?我因而明白我們的主耶穌為何要那樣著重地叫我們不要為自己的各樣事思慮(太六25-34)。

我們家庭裡誰受最多的照顧呢?豈非小孩子麼?豈非越小的嬰孩所需要的工夫越多麼?我們都曉得嬰孩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他卻能得餵養、得穿戴、得憐愛,並且比最窮苦的人還要多討人的喜悅。

所以我所論這憑信心度日的生活,簡言之就是要做一個天父家裡的小孩子。明白了這點意義,便足以使勞苦重擔變成祝福和安息了。

但願你從你自己的小孩子學習應當如何倚靠神的功課。小孩子的完全信任和毫無思慮的心能叫你滿足。能得你喜悅;你就要照樣地倚靠神,把你自己放在他手中,切實地學習「一無掛慮」的教訓;然後你也一定能發覺「神所賜出入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是一件事實。

「堅心倚賴你的,你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為他倚靠你。」(賽二十六3)這就是聖經描寫我所論的信心生活的金句。這不是推測的理論,也不是虛構的夢想。一個人的心靈能於今生此時此地蒙保守在十分平安的狀態中,是的確有的一回事;達到這地步的關鍵,就是在乎要有個像小孩子一樣的心來倚靠神。



More

2007年12月26日

詩篇 23 新解!

詩篇 23 新解!

The Lord is my Shepherd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  That's Relationship ! 那是關係


I shall not want.
我必不致缺乏

    • That's Supply ! 那是供應
 

He maketh me to lie down in green pastures. 
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

    • That's Rest ! 那是休息
 

He leadeth me beside the still waters.
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 That's Refreshment ! 那是精力的恢復
 

He restoreth my soul  
祂使我的靈魂甦醒

    • That's Healing !   那是治癒
 

He leadeth me in the paths of righteousness,
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 That's Guidance ! 那是領導


For His name sake.
( 為祂自己的名的緣由 )
    • That's Purpose ! 那是目的
  

Yea, though I walk through 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
我雖然行過死陰的幽谷
    •  That's Testing !  那是試探
 

I will fear no evil, 
也不怕遭害

    • That's Protection ! 那是保護
 

For Thou art with me. 
因為你與我同在
    •  That's Faithfulness!  那是信實
 
 
Thy rod and Thy staff they comfort me.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  That's Discipline !  那是管教
 

Thou preparest a table before me in the presence of my enemies.
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
    •  That's Hope ! 那是希望
 

Thou anointest my head with oil.
你用油膏了我的頭
    •  That's Consecration ! 那是聖化
 

My cup runneth over.
使我的福杯滿溢

    • That's Abundance ! 那是豐盛
 

Surely goodness and mercy shall follow me all the days of my life.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
    • That's Blessing ! 那是祝福
 

And I will dwell in the house of the Lord… 
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
    •  That's Security! 那是安全
 

Forever
直到永遠
    • That's Eternity ! 那是永恆



What is most valuable, is not what we have in our lives;
but WHO we have in our lives.
最有價值的,不是我們生命中擁有什麼;
而是我們的生命中擁有那位。
 


「將生命完全交托給上帝的合理性」。
  第一點:上帝是全知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什麼對我是最好的。
  第二點:他是全能的上帝,有能力為我成就最好的。
  第三點:上帝遠比任何人都愛我。
「因此,我所能做最合乎邏輯的一件事就是將我的生命交托給上帝。其餘我還能說些什麼?又何必多說什麼?」 Lewis Sperry Chafer

2007年12月24日

!聖誕節! 真正的意義 / 查爾斯 史丹利

收看
2007即將尾聲....
再一次的聖誕佳節來到!

究竟你了解多少這個節日?及祂對你真實的意義?
50多分鐘的線上收看詳解!
(前面為合唱,3分45秒講道開始)


From Good TV 節目區 / 道在人間 / 查爾斯 史丹利 / 2005-12-25

2007年11月8日

祂既看顧麻雀 His Eye Is on the Sparrow







1.Why should I feel discouraged?
Why should the shaddows come?
Why should my heart be lonely and long for heaven and home,
為何灰心常怨歎?為何黑影彌漫?為何心靈覺孤單?甚至欲脫塵寰?


When Jesus is my portion?
My constant friend is he:
耶穌是我的福杯,祂是我的良友,


His eye is on the sparrow, and I know he watches me.
祂既看顧小麻雀,深知我必蒙眷顧。


2. "Let not your heart be troubled," his tender word I hear,
我聽救主溫柔聲,除去你心憂情,

and resting on his goodness, I lose my doubts and fears;
安息主懷多恬靜,毫無疑懼戰驚;

though by the way he leadeth but one step I may see:
有主引領在前頭,步步跟隨祂走,

His eye is on the sparrow, and I know he watches me.
祂既看顧小麻雀,深知我必蒙眷顧。
Refrain (副歌)


I sing because I'm happy, I sing because I'm free,
我唱因我有喜樂,我唱因我自由;

for his eye is on the sparrow, and I know he watches me.
我救主既看顧麻雀,深知我必蒙眷佑。



 1904年,馬姍薇(Mrs. Civilla D. Martin, 1869-1948)在紐約的愛夢蕾隨她丈夫馬丁牧師主領一個奮興會。 有人告訴她,有一對曾任教會執事老年的夫婦,如今妻子得絕症臥病在床,希望她能去探訪他們。她聽到他們過去在教會、社區熱心事奉,如今他們面臨病痛死亡,不知如何去安慰鼓勵他們,因此一再拖延。她又聽到他們也經常為她和馬丁牧師的事工代禱,最後她覺得不得不去探訪。

馬姍薇以為她去的是一個昏暗充滿死亡氣息的家。令她出乎意外,她進入了一個漾溢著歡樂生命的屋子。女主人躺在起居室窗旁的小床上,窗和窗簾都打開著,鮮花的芬芳隨著一縷陽光潛入室內。她雖被病魔蹂躪,臉色蒼白,但眼神並無怨尤之色,從她的微笑中,馬姍薇嗅到了生命。兩人在床旁交通,馬姍薇發覺她旺盛的靈命使她忘卻了肉身的痛苦。馬姍薇問她:「你怎能在痛苦中,有這歡愉的心情?」她以顫抖的手,指向窗外。 馬姍薇環視窗外,祗見樹木、草地,野花和三、二隻麻雀,因此面露困惑之色。那婦人對她說:「孩子,是麻雀。 當我想到祂看顧小麻雀也看顧我時,我就得安慰和振奮。」 馬姍薇離去時,身心都受到激勵。 她不再感到繁忙工作的壓力,她感到從未如此地被釋放過。她去愛夢蕾領奮興會,自己卻得到復興。她自路加12:6和馬太10:29經文中,寫下了這首「祂既看顧小麻雀」寄給作曲家蓋博爾譜曲。

由於旋律的特色與一般聖詩不同,這首詩歌並不適合會眾齊唱,或詩班獻唱。 這是一首獨唱曲。 四十年代名歌星華伊漱時常在教會,夜總會唱福音詩歌。有一次年輕的佈道家葛理翰聽到她唱此歌,深受感動,邀她為佈道團獻唱。1971年,年邁的華伊漱應邀白宮演唱,尼克森總統特請她唱這首歌。一如往昔,她對這首歌的詮釋,使聽眾流下感人肺腑的眼淚。

筆者的女兒在六歲時,曾被掉下的日光燈擊中頭部,雙眼盡是玻璃碎片,在不能麻醉的情況下,接受手術。當她躺在手術檯上時,她反覆地唱著:「祂既看顧小麻雀,深知我必蒙眷佑!」神珍貴孩童的信心,使她雙眼安然無恙,這個飛來橫禍卻奠定了一個六歲小孩的信心基礎。

(文取自: 顧明明女士所著的"古今聖詩漫談")

2007年10月7日

道的自隱之性~遠志明


一、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人們經常抓住老子「大功成了,名份有了,自己便引去,這正是上天之道」(9:5)這 句話,證明老子之道就是自然,或「安息」了的自然神。這是斷章取意的曲解。大道初始的創造之工、一直的養育之德、內在的自隱之性,在老子那裡是完美統一、不可分割的:

「至高至善的掌權者,人們彷彿感覺不到其存在……。悠悠然大道之行,無鬚髮號施 令,大功告成之後,百姓都視之為自然而然的事,說:我們本來就是這樣的啊」(17:1-3)。 所謂「自然」,乃是因大道至高至善,人們察覺不到他的主權而已!

老子又在多處,一面顯明地讚歎大道的創造之工、愛養之德,一面強調大道的自隱之性:

「萬物都是籍著他生的,他不自誇自詡。大功都是由他而來的,他不彰明昭著。他愛撫滋養萬物,卻不以主宰自居,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樣子。當萬物都依附歸向他時,他仍然不以主宰自居,這樣,他的名份可就大了。由於他從始至終不自以為大,這就成就了他的偉 大」(34:2-4)。這是講道的偉大與自隱。

「道生出萬物,又以恩德去畜養,使它們成長髮育,給它們平安穩定,對它們撫愛保護。然而他這樣創造養育卻不強行佔有,他這樣無所不為卻不自恃己功,他是萬物之主卻不任意宰制,這可真是深不可測的恩德啊」(51:4)!這是講道的恩德與自隱。

「那完善至極的,看起來卻好像欠缺的樣子,然而永不敗壞。那豐盈四溢的,看起來卻好像虛無的樣子,然而用之無窮」(45:1)。這是講道的大能與自隱。
  • 《聖經》宣示神道的作為要比老子直接顯明得多,卻同樣強調神的自隱之性:「救主以色列的神啊,你實在是自隱的神」賽45:15。又說世人:「他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 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賽6:9,等等。
老子在「大道自隱」這個問題上,給我們很多啟發。老子深知大道無所不為,卻充分 地強調了大道看起來「無為」這一面,由此表明道的超越性,可以解釋為什麼世人難以認識 真道。老子深知大道創造、愛養、施予和掌管一切,但他充分地強調了大道不強行佔有、不 自以為大、不任意宰割、不自恃其能、不自居其功的一面,這就把大道「無為」的表象,歸 於神道本身的意志和恩德;就是說,「無為」不是神道不存在或無意志的表現,恰恰相反, 是神道的偉大、恩德和大能之所在,是當令我們驚歎感激的。
在此,老子使「神的主權與人的自由」這一古往今來的神學難題,豁然開朗。


二、道造了自由的人

基督教一直面臨著一個困難,這就是:神為什麼給人生這麼多苦難?為什麼世界有這 麼多邪惡?更直接地說,他為什麼允許亞當夏娃吃智慧果?為什麼讓人有罪性?為什麼不按 照他至善的模式造出理想的人類來?既然他是全知全能全善的!
  • 老子十分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那就是:大道並不剝奪萬物和人的自由!所謂大道「 不強行、不任意、不自恃、不自居、不自大、不宰、不有」等等,都是說大道並不剝奪萬物 與人的自由;也就是說,他創造、愛養、監察、掌管的是一個自由生動的世界,而不是一個 機械木偶般的世界。老子犀利地指出:這恰恰是大道的偉大、恩德和大能之所在。
讓我們對這個問題稍作展開。

從道德論上說,沒有自由就沒有道德。自由是根據自己意志的決定而行動或不行動的 能力,那就是說,我欲靜則靜,欲動則動。如果沒有自由,人類的行為就沒有任何道德性質 ,也不是褒貶的對象。凡被稱為有道德的行為,一定是發自一個自由人的身上;如果完全由強力所迫的行為,就不能加以讚揚和譴責,因為它們是不自由的1 。許多人反對有神論,宣稱 如果宇宙人生是有絕對主宰的,那麼,人在他手裡不就變成了純粹的木偶嗎?現在我們知道, 這樣的擔心是不必要的,這樣的假定是幼稚的,這樣的宣稱是不成立的。如果人懂得自由與 道德的關係,那麼,已經假定為全知的神一定更懂。他不會、也沒有將人造成木偶,恰恰相 反,人類之初,亞當夏娃在伊甸園時,上帝就給了他們犯罪或不犯罪、即吃或不吃「智慧果」 2 的自由。直到今天,人類仍然在享受這種自由,乃至可以用上帝賦與的自由,來否定上帝的 存在。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的行為,包括敬畏或褻瀆神,順從或違背神,相信或否定神,都 是有道德意義的,都要由我們自己負責。所以,神給人自由,一方面如老子所說,是神道的 「玄德」;另一方面,也就賦予人道德屬性和道德責任。


從本體論上講,神道本身是絕對的自由,在他之內沒有不自由,他也不會創造不自由 的存在物。如果一個絕對的自由能產生不自由,他就自相矛盾了。人類一切的不自由,都是 在神賦的自由狀態下自我選擇的結果。這就涉及到一個嚴重的、實質性的問題,即:迄今為 止,人類許多自以為自由的東西,其實是不自由的,是利用神賦的自由所選擇的不自由。比如,超道德的享樂的自由,實際上是受肉體情慾的擺佈而不得自由;背離神的理性的自由, 實際上是人被自己理性的有限性所轄制而不能自拔;宣戰和自衛的自由,實際上是雙方都受 仇恨所驅使而不得解脫;市場和社會競爭的自由,實際上是每個人都由各自利益所支配而不 得超脫。
  • 康德說,一個人不受他的慾望、利益和情緒所支配時,才是真正自由的。遵守神的 絕對命令,人就會達到真正的自由。因為這個絕對命令,就是人最內在、最真實、靈魂的自 我本身。在這裡,人最終與自己的造化者相通,達成真正的自由。
  • 耶穌與猶太人有一段對話 ,鮮明的表達了這種真正自由的含義。當他說「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時,猶太人反問道:「我們從來沒有作過誰的奴隸,你怎麼說,我們必得自由呢」?耶穌說: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僕約8:32-34)」
人間所有的不自由, 都不是出於神道,而是人背離了神道,偏行己路,陷入不自由,卻不自知,還常誤以為自由。 這就是耶穌所說「瞎子領瞎子,行在黑暗中」的意思,也就是老子所說「不認識永恆,便任意妄為,後果凶險」的意思。

從認識論上說,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必然本身是真正的自由。神道是一切存在最終 的必然性,是真正的自由;不認識神道,則永遠達不到真正的自由。神當初造了自由的人, 就是為了讓人順從他,在他裡面享用這自由。人卻受邪情私慾之魔鬼的誘惑,利用神賦的自 由去背逆神,自己「要像神一樣」,論斷是非善惡創3:5-6。然而,人畢竟是人,有限 的畢竟是有限的,被造的畢竟是被造的。人類一切試圖獨立於神道之外的智慧嘗試,都必然 落入相對主義;而相對主義之所以被稱為相對主義,又表明了絕對主義在宇宙人心中的存在 是一個不言而喻的事實。所以,人離開神,以自我為本,看起來是自由了,其實是離開了自 由的本源「必然」,而落入了不自由的境界。相對主義就意謂著衝突。衝突就要求寬容,所以寬容就意謂著不同一。不同一就意味著不根本。不根本就意謂著飄泊感、荒謬感、頹廢感 、恐懼感、惶惑感、焦慮感,這正是當代人生哲學的主題。於是神一再呼喚人類「回歸」、 「復根」、「覆命」、「悔改」、「返回」、「守母」、「到父那裡去」。這是《聖經》的 主題,是耶穌的使命,也是神藉著老子留給中國人的箴言。


三、自由不在道之外

道既然造了自由的人,為什麼人非得在道裡面,才能得享自由?這不仍是不自由嗎?

要知道,天上地下,除了道,一切存在物都是有條件的,都要有所取法遵從才行,正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7)」。道本身是無限的自由,即自由本 身,其他一切則都是有限的自由。鳥不能離開空氣而飛,魚不能離開水而游,說話不會沒有 語法,做事不會沒有事理。同樣,順從神道是人的最大自由的最小條件。

當今世人,在自由和利益的名義下,從肉體到理性,越來越貪婪。他們不顧神的規勸 和誡律,肆無忌憚地尋求享樂刺激,已經完全突破了「敬畏神明」這一古往今來的道德底線 ,還誤以此為人生的自由。世人又將否定神道的存在、以自己的智慧聰明為宇宙的尺度,視 為思想的自由。結果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看到的:道德失喪,犯罪巨增,絕症流行,環境破 壞,資源緊張,然而人類的貪婪慾望還在無止境地膨脹!與此同時,舞墨文人們製造出一個 又一個相對主義、個人主義、人本主義、享樂主義、實用主義的原理,使人們的放縱和敗壞具有智慧(果)的依據,以便心安理得,變本加厲。

只是,人被罪念蒙了心智,騙自己可以,卻騙不了神。不錯,人的自由是神賦予的, 但自由、包括人本身,都不在神之外。如今世人自絕於神,貪婪地將自由據為己有,這個自 由就變成了不自由,人就成了罪的奴隸。

神之為神,道之為道,甚是奇妙,可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1:5)。你們看, 自由屬於人,但只在神道之內才屬於人;一旦離了神道,自由,還是那個自由,立即就變成 了不自由;這時,人越是爭取更大的自由,就越是陷於不自由的罪與罰中。這不是很奇妙嗎 ?自由在美國富有信仰的過去與背離信仰的現在的不同功能,就生動地展示了這種奇妙。

難道神就沒有辦法了嗎?神要收回人的自由嗎?不。神之為神就在於,他所創造的一 切都是有定則的。高明的掌權者不就是這樣嗎?他無需一時一事的發號施令,只要定好規則 ,便可「無為而治」了。老子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37:1),也是這個意思。所以, 不是神對人的敗壞沒辦法,神也永遠不會收回人的自由,因為神早已使一切人,包括信而敬 順他的人,不信他而只信自己的人,都各自有了定命。剩下的只是由人的自由意志來選擇, 可謂「咎由自取」了。